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琳  赵腾  史雪  杨颉  郭振清  赵洪国 《山东医药》2012,52(45):55-57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4例CML患者,临床分期为慢性期84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2例.慢性期IM用量为400 mg/d,加速期及急变期为600 mg/d,中位IM治疗时间为29(3 ~88)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每3~6个月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比较各临床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临床耐药、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慢性期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12个月时的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P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治疗结束时的累积获得CHR、PCyR、CCyR、完全分子学反应率,以及1、3、5年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或<0.01).应用IM治疗前时间≥90d、是否应用干扰素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IM疗效的不利因素(P均<0.05).EUTOS评分低危患者获得MCyR、P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危患者(P均<0.05).慢性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9.5%,继发耐药率为14.3%;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7.5%、66.7%,继发耐药率分别为25.0%、16.7%.结论 IM治疗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在疾病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IM耐药率较高,EUTOS评分高、依从性不佳可影响IM疗效.  相似文献   
2.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 MCL)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ystemic mastocytosis, SM)中罕见的一种类型。2016年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SM分为五种亚型[1]:惰性SM(indolent SM, ISM)、冒烟型SM(smoldering SM, SSM)、SM伴血液系统肿瘤(SM with associated hematologic neoplasm, SM-AHN)、侵袭性SM(aggressive SM, ASM)和MCL。MCL病情进展快, 诊断困难, 而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又增加了MCL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现报告我院新近诊断的一例MCL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以提高对此罕见疾病诊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破裂脱落,栓子阻塞血管[1].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助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国外相关文献报道[2],颈动脉斑块与欧美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但颈动脉斑块是否是中国人群脑血管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存在争议.本文拟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治ITP病人73例,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37例,给予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停药后第7天再重复一个周期,以后不再维持治疗;泼尼松组36例,给予泼尼松1.0~1.5mg/(kg·d)口服治疗,连用4周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1、4.30,P<0.05);治疗后第3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56,P>0.05)。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第1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与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1,P>0.05),第2、3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49、4.80,P<0.05)。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感染及出现柯兴综合征者;而泼尼松组多数病人出现柯兴综合征表现,部分病人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初治ITP的近期、远效果均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局限于一侧或两侧乳腺组织的淋巴瘤,可伴或者不伴腋窝淋巴结的肿大[1-4]。PBL是结外淋巴瘤中罕见的类型,于1959年首次报道,约占结外淋巴瘤的1%~3%,在乳腺的恶性肿瘤中约占0.5%~([1-4])。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无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本文将从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1 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伴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伴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为成年男性,以高热、肝脾大、贫血等发病,诊断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后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副肿瘤综合征。结论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肝脾大、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合并副肿瘤综合征。该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期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12个月分别为92%、91%和90%。3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而12个月分别为86%、88%和69%。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而12个月分别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第二代TKI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可带来更快更深的缓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菟丝子四性的记载是有变化的。通过系统梳理考证1949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文献,发现自先秦至今菟丝子四性变化始终以《神农本草经》为据,菟丝子"性平"说占主导地位。"性平、温"说、"性温"说都是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进行的发挥,菟丝子四性的变迁情况及规律值得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4月确诊并治疗的7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PBL患者均为HIV阴性,其中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63(51~75)岁.1例为腹股沟淋巴结起病,其余6例为结外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