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探查的68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在发生时间、病理、临床表现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良、恶性肠梗阻分别占55.9%(38/68)和44.1%(30/68)。76.3%(29/38)的良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恶性肠梗阻83.3%(25/30)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肿瘤分化较差、分期较晚者更多发生恶性肠梗阻(P〈0.05);良性肠梗阻更多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且血清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较恶性肠梗阻低(P〈0.05)。结论: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肠梗阻可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临床特点、原发肿瘤病理及CEA大致判断为良、恶性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我科行根治性手术的2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局部复发与临床病理状态的关系,以及局部复发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局部复发率为10.00%(26/260)。局部复发与大体类型(X^2=11.682,P=0.003)及组织学分型(X^2=14.374,P=0.002)相关,与性别(X^2=2.122,P=0.145)、年龄(X^2=0.285,P=0.593)、肿瘤大小(X^2=3.475,P=0.176)、肿瘤侵犯肠腔周径(X^2=0.647,P=0.421)、浸润程度(X^2=1.777,P=0.620)、淋巴结转移状态(X^2=0.298,P=0.585)、手术方式(X^2=1.548,P=0.213)和Duke’s分期(X^2=3.203,P=0.202)无关。LifeTable分析显示无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为75.36%,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为6.31%,两组差异有极高度统计学意义(u=49.18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大体类型(OR=2.642)和局部复发(OR=4.597),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分型,局部复发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肿瘤大体类型和局部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年龄、性别、T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均是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结论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58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缓解率(完全缓解+好转)为93.9%,对照组则为68%,缓解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出现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早;能更好地纠正电解质失衡;治疗后的胃肠减压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腹围减少比对照组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体光学分子影像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以其实时、定量及非侵入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研究中.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监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乏氧与肿瘤血管生成、观察ER介导的分子路径、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及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引导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药物疗效评价、检测乳腺癌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等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4%,仅次于肺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2条重要的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介导的转录激活或抑制和snail家族锌指蛋白2-E-钙粘素-上皮间质转化(slug-E-cadherin-EMT),且通过ERα与slug建立起交叉信号通路.本文简要综述ERα表达的调节机制、slug在肿瘤侵袭作用机制、ERα和slug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彬  黄文河 《西部医学》2013,25(6):960-960,F0003
第九讲多维标度法多维标度法(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是以多个对象间某些信息为基础,合理地用欧氏空间中的点表示对象,从而实现定量表示的方法。目的是以简单的新数据结构概括原始数据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有了定量表示之后,可用其他方法分析。1983年,陈彬提出多维标度方程法,它是多维标度法之一,1985年,陈彬提出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多维标度法,它是综合了数量化理论Ⅲ、因子分析、百分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初次诊断即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7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7.4个月,较同期非手术治疗的157例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20.0个月长。结论部分经选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摘 要:乳房植入体相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与乳房植入体有很强的相关性。BIA-ALCL可能会表现出与乳房相关的特殊皮肤改变。BIA-ALCL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乳房植入体及其周围的纤维囊彻底切除,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对BIA-ALCL正确的认识和及时诊断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全文就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术后植入体相关的BIA-ALCL的相关性皮肤特征,以及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 PR) 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 均为阴性表达的乳腺癌。该亚型好发于年轻女性, 侵袭性强, 组织学分级高, 易发生内脏转移, 生存期短, 预后较差。针对TNBC的治疗手段有限, 其对内分泌治疗及以HER-2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无效。合成致死策略是指两个基因中, 若仅其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 细胞会仍然存活, 若两个基因同时发生了变异, 则将引起细胞死亡。在所涉及的两个基因中, 若一个突变基因是癌基因, 另外的一个基因就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靶基因”, 那么针对其靶点的抑制剂可以杀死伴有癌变的恶性肿瘤细胞, 但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存活, 即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基于合成致死策略寻找TNBC的新治疗靶点为研发抗TNBC新药提供了新的策略, 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协同修复DNA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显示PARP-1是TNBC的新靶点之一, PARP-1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抗TNBC的新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