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 27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50例皮肤血管瘤标本(包括增生期血管瘤25例,退化期血管瘤25例)以及正常皮肤对照5例,并进行图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P 27蛋白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5),P 27蛋白在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P 27蛋白在血管瘤的退化及其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骶骨功能不全性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IF)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的诊断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影像检查或临床观察、随访明确诊断为骶骨IF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两种影像检查在骶骨IF上的影像特征,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全身骨显像诊断15例(71.4%)骶骨IF骨折中,4例(26.7%)表现为单侧骶骨翼与骶髂关节平行走行的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灶,其中有2例累及S2~S3骶骨体部;11例(73.3%)表现为双侧骶骨翼浓聚区形成的2条与骶髂关节平行的纵行带,其中8例(53.3%)同时累及S1~S4骶骨体部浓聚区形成的与骶髂关节垂直的水平带连接组成,表现为7例(46.7%)呈典型"蝶"形、"H"形,1例呈"弓"形。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诊断骶骨IF 20例(95.2%),12例(60%)骶骨IF表现为双侧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9例(45%)在CT上可见双侧骶骨翼骨折,其中8例(40%)同时累及S1~S4骶骨体部,表现为双侧骶骨翼处走行与骶髂关节平行的低密度不规则"锯齿"状骨折透亮线影和/或硬化带、不均匀骨痂形成,骶骨翼边缘伴或不伴骨皮质不连续、轻微错位,骶骨体部横行骨折线走行与骶髂关节垂直;8例(40%)为单侧骶骨翼骨折,6例(30%)CT上显示为骶骨翼上走行与骶髂关节平行的模糊不规则低密度骨折线和硬化带,向前累及骶骨翼边缘伴骨皮质断裂、轻微错位,4例(20%)累及S2~S3骶骨体部骨折线走行垂直于骶髂关节。全身骨显像与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骶骨IF的准确率分别为71.43%(15/21)和95.2%(20/21),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骶骨IF准确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上骶骨典型的"H"形、"蝶"形或"弓"形的显像剂异常浓聚可较容易诊断骶骨IF,但在不典型骶骨IF时,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提高骶骨IF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99mTc-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检出效能.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13例,均于4周内先后接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对两种显像结果按5分法评分,以二者评分之和为联合评分值,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金标准”,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99mTc-MDP骨显像、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联合评分法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比较不同方法在各自最佳诊断阈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13例中,12例(10.62%)最终确诊为骨转移,101例(89.38%)无骨转移.99mTc-MDP骨显像、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以及二者联合诊断评分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AUC分别为0.991、0.874和0.993,三种方法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均佳,尤以99mTc-MDP骨显像与联合诊断为最佳(P均<0.01).最佳阈值点下,单独18F-FDG符合线路显像、99mTc-MDP骨显像及联合检出骨转移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9/12)、75.00%(9/12)、83.33%(10/12),特异度为100%(101/101)、98.02%(99/101)、98.02%(99/101),准确率为97.35%(110/113)、95.58%(108/113)、96.46%(109/113),PPV为100%(9/9)、81.82%(9/11)、83.33%(10/12),NPV为97.12%(101/104)、97.06%(99/102)、98.02%(99/101).结论 99mTc-MDP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优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二者联合可提高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套管针(16G留置针)经皮穿刺胶体磷[32P]酸铬注射液联合凝血酶囊内注射治疗胭窝囊肿12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7岁,因尿频、尿急1个月,伴大便不畅入院,入院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盆腔肿瘤,手术治疗前行全身骨显像以了解癌细胞有否转移至骨骼系统.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740 MBq后饮水1000 ml,3h后排空尿液,行全身前、后位骨显像.采用美国ADAC Vertex V60 MCD双探头SPECT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HIGH RES-16 DEEP,能峰140 keV,窗宽20%,ZOOM 1,床速15 cm/min.全身骨显像:前位全身骨骼显影清晰,对称,右侧骶髂关节部位见一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图1a);后位未见异常显示(图1b).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99Tcm亚甲基二膦酸;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方法 14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服药1周后测定颈前甲状腺部位辐射相对安全距离,探讨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服药剂量、治疗次数的关系。分层分析第1次接受131I治疗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摄131I率24小时/2小时比值的关系。结果服药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服药剂量无关(P=0.12〉0.05);而与治疗次数有关(P=0.01〈0.05)。第1次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摄131I率24小时/2小时比值有关(P=0.04〈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131I治疗的次数有关,第1次治疗的患者,1周后辐射相对安全距离与甲状腺摄131I率24小时/2小时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7.
夏亮  陆涤宇  周俊 《肿瘤学杂志》2017,23(4):278-281
摘 要:[目的] 探讨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颈部超声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前行血清Tg 及颈部超声检查,131I治疗后5d分别行WBS及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颈部超声及Tg,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对两种显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68例DTC患者,颈部病灶共180个,SPECT/CT多模态显像检出率96.67%(174/180),WBS检出率90.56%(16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18)。单独联合超声或Tg,以及同时联合超声和Tg时,131I-SPECT/CT多模态显像对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价值与131I-WB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065,P<0.001;χ2=38.246,P<0.001;χ2=19.431,P<0.001)。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131I-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超声分别为94.57%、94.31%、94.44%,131I-WBS联合超声分别为78.26%、60.23%、69.44%;131I-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Tg分别为94.57%、92.05%、93.33%,131I-WBS联合Tg分别为64.13%、67.05%、65.56%;131I-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超声及Tg分别为94.57%、97.73%、96.11%,131I-WBS联合超声及Tg分别为66.30%、93.18%、79.44%。[结论] 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超声及血清Tg能提高DTC患者131I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云克治疗Graves眼病( GO)所致突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9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确诊的GO所致突眼患者85例,均予以云克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显效11例(12.9%),有效58例(68.3%),无效16例(18.8%),总有效率为81.2%。轻度突眼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中度突眼患者及重度突眼患者,中度突眼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重度突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突眼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及疗程结束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亦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云克治疗GO所致突眼的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CSP)的 MRI 表现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和病理证实为CSP 患者的临床资料、MRI 特征及病理表现。结果23例(100%)病理标本显微镜下均可见子宫肌层中的绒毛及蜕膜组织,12例(52.2%)病理标本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瘢痕处子宫平滑肌组织不完整。21例子宫下段前壁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在 T1 WI 和 T2 WI 均为低信号。12例妊娠囊临近瘢痕处大部分突入宫腔,10例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1例妊娠囊位于瘢痕周围肌层内。妊娠囊呈类圆形22例,大小约1.8 cm×1.2 cm~6.4 cm×2.7 cm。8例妊娠囊在 T1 WI 上呈均匀低信号、T2 WI 均匀高信号,15例在T2 WI 及 STIR 上呈混杂高信号,9例妊娠囊内见少许稍短 T1出血信号,3例妊娠囊在 DWI 上呈不均匀高信号。18例病灶边界清楚,与瘢痕周围肌层分界清楚,5例与瘢痕处肌层分界不清。5例增强扫描中3例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CSP 的 MRI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 检查能较好地反映 CSP 的病理学特征,对早期 CSP 的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符合线路18F—FDG)在卵巢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在核医学科接受符合线路18F-FDG显像的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分析,并与CA125进行比较。结果:40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复发28例,24/28例符合线路18F—FDG显示阳性;22/28例血清CA125升高。符合线路18F-FDG显像,CA125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66.7%和80%;78.6%、83.3%和80%。结论:符合线路18F-FDG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特别是CA125升高的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