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通过余姚市基层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对乡镇、街道等基层卫生院放射科的影像质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其影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到12月基层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成立初期及2011年1月到6月的乡镇及街道卫生院的影像会诊片各2 000例,每片记录影像质量及报告修改与否.结果:2010年7月到12月2 000例会诊片中,甲级片790例,乙级片1 050例,丙级片(影响诊断)160例;诊断报告未修改1 292例,修改报告610例,严重错误(漏诊或误诊)98例.2010年底,基层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会诊医院的放射科医生进行了一系例的教育与培训措施,2011年1月到6月2 000例会诊片中,甲级片1 262例,乙级片661例,丙级片(影响诊断)77例;诊断报告未修改1 758例,修改报告205例,严重错误(漏诊或误诊)37例.结论:通过基层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的运作,明显提高了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摄片质量及报告质量,提高了基层卫生院放射科医生的业务水平,避免了较多的漏、误诊病例,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总体素质与实力.  相似文献   
2.
胸骨上突属少见的解剖变异,笔者自1992年至今共搜集到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均为摄胸片或透视时意外发现,据我们的统计,发生概率约1。X线表现:每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部分加摄斜位片或点片。其中双侧胸骨柄外上方骨性突起3例,单侧4例,均与胸骨柄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MM)的 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 MM的 MRI资料,其中胸膜 MM 15例,腹膜 MM 3例。所有病例都进行 MRI扫描,序列包括 MRI平扫、MRI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 MM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强化方式、扩散特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和伴随改变。结果15例胸膜 MM中弥漫型14例、局限型1例,3例腹膜MM均为弥漫型。14例弥漫型胸膜 MM中10例胸膜增厚>3 cm,平均(5.3±3.8)cm,6例形成软组织肿块;3例弥漫型腹膜 MM中2例腹膜增厚>3 cm,形成软组织肿块。T1 WI稍低信号7例、等信号11例,T2脂肪抑制序列等低信号4例、稍高信号10例、高信号4例;18例MM病灶在DWI上均呈高信号。18例MM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在180 s强化最明显。8例伴有淋巴结肿大(8/18);11例胸膜 MM病侧胸廓明显缩小,其中7例伴有胸壁侵犯。结论 MM的 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治疗前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内镜分级为金标准,研究MSCT门静脉造影和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门脉高压患者先后进行EV的内镜分级和MSCT分级:内镜分级标准参照国内通用的《昆明标准》,将EV分为无静脉曲张、轻度、中度、重度;MSCT门静脉造影分级参照以下标准:0级,无静脉曲张;1级,静脉曲张呈直线状;2级,静脉曲张呈串珠状;3级,静脉曲张迂曲呈瘤样扩张。MSCT门静脉造影下EV分级结果和内镜下EV分级结果互盲。采用SAS 6.12统计学软件,将两种检查下EV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3例患者内镜分级结果如下:2例未见静脉曲张(6.1%),7例轻度EV(21.2%),10例中度EV(30.3%),14例重度EV(42.4%)。MSCT门静脉造影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其分级结果如下:5例EV 0度(15.2%),8例EV 1度(24.2%),9例EV 2度(27.3%),11例EV 3度(33.3%)。经统计学分析,内镜和MSCT门静脉造影对EV分级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为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90885,P<0.001)。结论:MSCT门静脉造影对EV的分级与内镜金标准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由于其无创性和更高的费用效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平台进行县域放射质量管理。方法在基于PACS技术和电信宽带网络相结合的区域医学影像会诊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库、统一放射影像检查图像质量标准、统一放射检查报告区域医学影像平台模板、建立放射质量评判标准、目标和评判方法、流程,观察图像质量优良率、诊断报告质量优良率等指标,构建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平台的县域放射质量管理体系。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诊断报告质量优良率等放射质控指标上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90%)。结论通过区域医学影像平台,改变传统放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区域内放射检查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时效。  相似文献   
6.
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漏诊的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漏诊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40例96根肋骨骨折病人的一系列检查方法(包括胸部正位片、受伤处肋骨斜位片、受伤处肋骨透视下点片及3周后的肋骨点片)进行分析。结果:以外伤后的一系列检查,加上3周后的肋骨透视下点片新发现的骨折数为最后结果,回顾性对40例96根肋骨骨折病人的一系列片子进行读片,其中胸部正位片正确诊断56根肋骨骨折,正确诊断率58.1%;胸部正位片加患侧肋骨斜位片正确诊断87根肋骨骨折,正确诊断率90.4%;胸部正位片加肋骨透视下点片正确诊断91根肋骨骨折,正确诊断率94.7%;胸部正斜位片加肋骨透视下点片检查正确诊断93根肋骨骨折,正确诊断率96.9%。结论:单一胸部正位片,不宜用于诊断肋骨骨折,肋骨骨折的诊断一定要多体位摄片的组合,不同时间摄片的组合,加上认真负责的摄片及逐根肋骨的仔细诊断,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Hu。结论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石棉相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 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 17 例病理证实的石棉相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纳入研究,男1 例,女16 例,年龄36~79 岁,平均53 岁.螺旋CT 全腹部扫描,层厚5 mm,平扫后以3 ml/s 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90 ml,动脉期(延迟30 s)和门脉期(延迟70s)采集.2 位资深CT 诊断医生共同回顾性评价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出现肠系膜增厚、混浊和腹水(100%),其中10 例为中大量,3 例包裹;大网膜增厚16 例(94%),其中14 例呈饼状,10 例显示增粗血管影,3 例形成大网膜肿块,明显强化;腹膜结节状及条状增厚12 例(82%);5 例形成盆腔肿块(29%),其中2 例部分囊性;伴淋巴结增大8 例(47%).同时在膈面层面范围内显示胸膜斑15 例(88%)、胸腔积液5 例以及合并恶性胸膜间皮瘤1 例.结论 石棉相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广泛的网膜、系膜、腹膜增厚及腹水,结合胸膜斑和石棉接触史病史,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其中27例加多期增强扫描。[结果]3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35例为弥漫型,其中12例为环状胸膜增厚,17例为弥漫结节型胸膜增厚,6例为弥漫肿块型胸膜增厚;胸廓缩小25例;4例为巨块型,最大直径15cm;胸水32例,肋骨破坏4例,淋巴结肿大13例,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持续强化。36例有石棉接触史,27例同时发现胸膜斑。[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在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随访最主要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