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注射家兔自体动脉血到达脑基底节区的方法,构建家兔脑出血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注射血液后头颅CT值的演变规律,探讨脑出血后头颅CT混合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家兔70只,根据注入脑组织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全血组(50只)、血浆组(10只)和血清组(10只);对于全血组,根据注血间隔时间的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A亚组(间隔1 h)、B亚组(间隔2 h)、C亚组(间隔3 h)、D亚组(间隔4 h)、E亚组(间隔5 h),每组10只,首次注射自体动脉血形成血肿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再次注射相同成分的血液到血肿周边形成二次血肿;对于血清组和血浆组,于注射全血形成血肿后同时间段内向血肿周边或对侧分别注射自体血血清或血浆,造模完成后立即行头颅CT,记录家兔头颅CT不同区域的CT值,对比注射不同血液成分CT值的变化和同一血液成分间隔不同时间CT值的变化规律。结果:全血组经不同时间段向颅内注血可形成高低不同密度的血肿病灶,其低密度部位CT值高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类似混合征表现;血清和血浆组亦可形成高低密度,但低密度部位与脑脊液CT值相近,不易区分,不符合混合征征象。结论:二次出血可能是脑出血头颅CT混合征的形成原因,而低密度区可能是首发出血,高密度区则可能是新发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鲁米那)对初次确诊的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疗效,为农村地区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可行方案.方法:对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农村癫(痫)患者利用头颅CT及脑电监护进行诊断,采用苯巴比妥进行单药治疗,根据病情进行药物剂量调整,预约患者定期复诊,根据癫(痫)发作减少的百分率评估疗效,治疗结果用Spssl 9和E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87例患者,其中完成1年治疗过程的120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至少50%,半数患者在服药第一个月就取得较好疗效,药物耐受性良好,总显效有效率达72%;女性疗效高于男性(x2=8.37,P=0.001),依从性好的疗效高于依从性不好者(x2=3.9,P=0.048).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方案适合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多数惊厥性癫(痫)患者可以获得显著疗效,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和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痫药在非麻醉状态下监测48~72 h,分析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图资料,探讨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结果 16例发作间期记录到背景活动基础上出现局限于某几个电极点的阵发性高幅慢波1例、发作性快波节律1例、棘波或棘尖慢复合波14例,视为异常脑电活动;经过48~ 72 h监测,10例监测到33次临床癫痫发作,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均可记录到清晰可辨的癫痫样脑电波形.结论 颞叶内侧癫痫临床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癫痫样放电清晰可辨,部位局限,易于确定癫痫性活动起源部位.对于非侵入性手段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颞叶内侧癫痫可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植入海马深部电极进行脑电监测.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颞叶癫(疒间)(TLE)是药物耐受性的难治性癫(疒间).对于药物控制不好又不适宜手术的TLE患者来说,脑的深部海马电刺激(hippocamp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HES)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癫(疒间)动物模型及人体临床实验均发现HES可显著减少癫(疒间)发作频率或使发作间期棘波数量减少.其产生抗癫(疒间)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电极周围神经元被抑制的结果,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结果,或是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出血能否改善患者发病后3月的临床预后。 方法:纳入选择保守治疗 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他汀组47例。2组均按中国脑出血指南进行治疗,其 中他汀组于入院后24 h内开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此后按照20 mg/d的剂量继续服用90 d;随访主 要结果指标是随机化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序贯分析及不良结局的患者比例,不良结局定 义为死亡(mRS评分=6分)或重大残疾(mRS评分3~5分)。mRS≤2分认为临床结局良好。次要结局指 标是治疗后患者血肿体积的影像学变化。 结果:他汀组治疗有效且结局良好31例(65.96%);对照组结局 良好31例(36.9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随访观察对照组死亡27例(32.14%),他汀组死亡6例 (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至随访结束他汀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没有因他汀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需停药者,且他汀组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无明显增加。结论:选择保守治疗的脑出 血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3月时患者预后情况,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苯巴比妥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E)的效果,企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急诊人院的21例以全身惊厥性SE为突出症状的患者,在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抗癫痫药物(AED)静脉滴注,若癫痫发作症状难以控制则改用大剂量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AED治疗时,患者24h内癫痫缓解率为20%;没有完全控制者,改用大剂量苯巴比妥静脉滴注后24h内癫痫均得到完全控制。结论:大剂量苯巴比妥治疗难治性SE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朊蛋白病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一种进行性恶化的、广泛的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变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年发病率大约1~1.5/100万,90%为散发病例,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起病形式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进展迅速,死亡率100%,发病至死亡的病程常多不足1年,平均存活时间6个月,发病早期与其他痴呆综合征鉴别困难。现将我院2012年12月19日住院的1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脑电图(EEG)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头颅CT血肿形态特征对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脑出血患者131例,分为血肿形态规则组84例和血肿形态不规则组47例,受试者均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结果与血肿形态不规则组比较,血肿形态规则组血肿残余量、拔管时间、血肿残余率明显降低,术后1、2周GCS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入院时比较,血肿形态规则组术后1、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周GCS明显升高(P0.05)。血肿形态规则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血肿形态不规则组(16.67%vs 72.3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不规则血肿影响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02、0.833,约登指数为0.535,曲线下面积为0.768。结论血肿形态规则提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而血肿形态不规则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5年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特征及时间趋势,为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15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ICD-10编码为C53)的发病死亡病例。分城乡统计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截缩率、累积率(0~74岁)、趋势变化年度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5年宫颈癌发病粗率为17.39/10万,中标率为16.41/10万,世标率为12.41/10万,累积率(0~74岁)为1.27%,截缩率为30.28/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2.54/10万,中标率22.01/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为14.65/10万,中标率13.60/10万。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5年宫颈癌死亡粗率为5.14/10万,中标率为4.68/10万,世标率为3.56/10万,累积率(0~74岁)为0.39%,截缩率为8.87/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7.73/10万,中标率7.50/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为3.77/10万,中标率3.31/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0~24岁处于较低水平,25岁以后迅速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APC分别为-1.4和5,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APC分别为-29.8和0.1,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2011—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死亡总体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水平,农村尤为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应做好宫颈癌,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