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了男女生长发育生殖的生理演变状况,阐释了肾先天之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导了临床辨证施治。然其言女之生长壮老以七为基,男子以八为准,即谓"女七""男八",对此鲜有详论。通过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列述了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感悟,旨在试图对其进行解析,认为女从老阴之六数,因体阳而增一,是以七为基;男从老阳之九数,因体阴而减一,是以八为准,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方剂学》将小承气汤列为大承气汤的附方,归于攻下之剂,言其具有轻下热结的作用,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然细读《伤寒论》,张仲景称小承气汤具有“微和胃气”之用,并多次提及小承气汤主“和之”。可知张仲景运用小承气汤其本意不在攻下,但许多医家认为非阳明腑实之证不可妄用小承气汤,恐其攻下伤正,因此大大限制了小承气汤的临床运用。故本文总结《伤寒论》原文及各家观点,提出小承气汤非攻下之剂,实则为“和”法,并且从“微和胃气”、药物组成以及阴平阳秘等角度进行论证。文末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临床运用小承气汤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防葵,当为防癸也”寻找相应的证据。[方法]查阅分析古今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医及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对“防葵,当为防癸也”的理由,从历史考据、植物外观、产地和临床功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结果]世人对古典文献“防葵”的释名研究甚少而多有误解。《唐本草》等古典文献中防葵名字由来的解释存有偏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三“防”即防葵、防风、防己;防葵功效与“癸水”具有极大相关性,此为笔者“防葵,当为防癸也”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论]防葵,真名应为防癸。而此一证明,虽只一字之差,且不过名称尔。然从中药及历史研究等角度看,为“防葵”正名,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运气学推演的简易方法,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其中的推演方法,并更好地推广运气学说。[方法] 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归纳总结根据年份尾数法、掌上推算法、余数起算法、主气客气周流顺序等,推算出当时的中运、司天、在泉及主气、客气的方法。[结果] 中运推算:先通过尾数法推算年份天干,并借助掌上推算法辅助记忆推算出天干对应的中运。司天在泉推算:将十二地支布于左手手掌上,先以年份末两位数除以12并得出余数,以该年份所属世纪第1年的地支数为起点,按顺时针顺序算出余数所对应的地支数,并根据地支对应的六气,得出当年的司天与在泉。主气客气推算:以月份和日期得出当时所属气位(如一之气、二之气),再根据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的顺序得出主气,并根据前面得出的司天在泉分别确定三之气和终之气,然后根据“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得出当时所属气位的客气。[结论]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总结出运气的推演方法,可帮助初学者掌握运气学推演方法,并促进运气学说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探讨“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的真正含义。[方法] 查阅分析古今相关文献,考究古今医家对“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的主要理解及相应的不足,对厥阴的含义进行深入解析,并从一气周流理论、六经病欲解时及经络角度详细分析“两阴交尽谓之厥阴”的真正含义及临床意义。 [结果]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源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但是对于何出此言,则历代医者鲜有论之,或论而不详。从一气周流理论、六经病欲解时、经络等角度分析,所谓“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是因为气之运行顺序为太阴-少阴-厥阴,厥阴居末,故为两阴交尽;二是因为厥阴重丑时,而丑时为太阴之末时,少阴之中位时,厥阴之初时,此三阴交织之时,阴尽则阳生,故丑时有阴尽阳生之象;三是厥阴俞与风门在督脉上无对应穴位,故可知厥阴为阴竭之象。[结论] 所谓“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实则是阳气周流至里,阴竭阳生之象,同时表明了气由太阴至少阴再至厥阴的周流顺序,而且也说明了厥阴丑时为阴尽阳生之象。该理论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运气论奥谚解》《圆运动的古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与新思考》等多部文献,认为六气命名的缘由主要与地支、阴阳太极理论以及阳气的圆运动和大气燥湿等有关。梳理相关文献中关于六气与地支、阴阳太极,六气与阳气的圆运动以及六气与燥湿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六气,进而共同促进中医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