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结果:肝胰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1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区及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营养动脉的出现率为46.1%(29支)。测量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9mm、9.9±3.9mm、12.8±2.9mm;宽度分别为7.2±2.2mm、3.1±0.6mm、7.1±1.4mm。胆总管和胰管间的夹角70%为20°至45°,平均35.4°。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在EST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的深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丽娟  孔延亮 《吉林医学》2013,(31):6457-6459
目的:比较腹部彩超与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做过腹部彩超及MRCP两项检查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结石在胆总管的不同位置分为胆总管上段(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中段(十二指肠后段)、胆总管下段(即胰腺段和壶腹段),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与MRCP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总管下段结石MRCP诊断准确性略优于超声。结论:腹部彩超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常规检查,同时对胆总管下段结石与MRCP联合应用,将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乳头小孔开口位置、胆胰管开口形式等。结果: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2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的营养动脉出现率为45.9%(50支)。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7)mm、(9.9±4.1)mm、(12.6±2.8)mm;宽度分别为(7.3±2.1)mm、(3.2±0.7mm)、(7.3±1.2)mm。胆总管和胰管之间的夹角平均为35.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上1/3段占8.45%±4.39%,中1/3段占72.33%±6.72%,下1/3段占19.22%±4.12%;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纵襞占74.3%±6.68%。有十二指肠小乳头占41.43%±3.65%。胆胰管开口呈V型占37.1%±7.43%,Y型占62.9%±6.32%。结论: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过程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深度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间,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中,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46例。结果成功44例,失败2例,其中1例因胆囊管较细胆道镜不能通过,另1例因结石位于肝总管内网篮取出困难,此2例均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网篮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取出结石最多8枚;结石最大直径为9mm;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5天。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术是一种低创胆道手术方法,对病人创伤小,并缩短住院日。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此技术,更加突出了低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对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认识,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最多见(86.1%,192/223),其次为发热(84.8%,189/223)、黄疸(70.0%,156/223)、腹痛(65.0%,145/223),合并感染性休克(20.2%,45/223).大肠埃希菌(41.0%,66/161)和肺炎克雷伯菌(27.3%,44/161)为优势菌,亚胺培南、美洛配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莫西沙星为敏感抗生素(敏感性>80%).抗生素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结论 抗生素联合EST取石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睿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73-174
目的:探讨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切除囊肿行空肠间置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发生2例吻合口胆汁漏,均经保守治疗漏口愈合;1年内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取石并扩大吻合口治愈。一次手术治愈率90.5%(19/21)。本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结论:应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空肠间置的胆肠吻合术治疗I型胆总管囊肿,并尽量扩大吻合口,为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阻塞征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术中胆道造影中出现的假性胆总管阻塞征(简称假性阻塞)X线征象,减少误诊。材料与方法搜集整理200例术中胆道造影,其中男性72例女性128例,年龄为23~84岁,手术时胆囊切除经胆囊管注入造影剂,造影剂为60%胆影葡胺或12.5%碘化钠溶液10~20ml。结果本组出现假性阻塞55例占27.5%。X线表现常能鉴别假性阻塞与真性阻塞,假性阻塞表现为阻塞远端钝圆、有柔软感,而不象真性阻塞的远端有僵直感。如胆总管括约肌痉挛时,可向胆总管内注入1%普鲁卡因5ml,使痉挛缓解。结论熟悉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假性阻塞与真性阻塞X线征象十分重要否则会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4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手术组与小切口手术组疗效比较,小切口手术组的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的办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切除囊肿行空肠间置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发生2例吻合口胆汁漏,均经保守治疗漏口愈合;1年内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并发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取石并扩大吻合口治愈.一次手术治愈率90.5%(19/21).本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结论:应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空肠间置的胆肠吻合术治疗Ⅰ型胆总管囊肿,并尽量扩大吻合口,为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果,从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胆囊压力和张力的影响等方面对针刺调控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该研究对指导针灸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