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评价生物素化CD45单抗介导的99mTc-生物素在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中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价值。【方法】 CD45单抗及DTPA-生物素的99mTc标记采用直接标记法。取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1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实验组为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组,静注生物素化CD45单抗100 μg,48 h后静注亲和素200 μg,再过48 h静注99mTc-生物素7.4 MBq(20 μg);对照组为99mTc-CD45单抗放免显像组,静注99mTc-CD45单抗100 μg。上述两组裸鼠分别于注药后3、6、12 h分别进行SPECT显像,每个时间点各取3只裸鼠断颈处死后,取脏器组织及肿瘤,称重后在γ计数仪中测量放射性计数,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各脏器的%ID/g及肿瘤/非肿瘤(T/NT)比值。【结果】平均每分子CD45单抗约结合12分子生物素,CD45单抗及DTPA-生物素的99mTc标记率分别>70%和>80%。三步法给药后荷瘤裸鼠SPECT显像及生物分布示:整个显像期间血池内放射性均较低,肝脾见较多放射性浓聚;注射标记物后3-6h,肿瘤显影清晰,并持续到12 h;注药后3、6和12 h肿瘤的%ID/g分别为1.73 ± 0.22、1.24 ± 0.03和0.94 ± 0.07;肿瘤/血液比值分别为3.5、4.9和7.8;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为8.2、8.9和10.4。而静注99mTc-CD45单抗后则可见肝脾及肾脏明显放射性聚集,12h血池内见较多放射性分布,肿瘤部位见有少量放射性集聚,12 h肿瘤的%ID/g为0.89 ± 0.13,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1.6和2.5。【结论】与99mTc-CD45单抗相比较,99mTc-生物素三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明显改善肿瘤T/NT比值,标记物注射后3 h即可使肿瘤显影。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 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 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初治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 d。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8 %(13/29)、37.9 %(11/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2 %(25/29)、75.8 %(22/29),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82.7 %(24/29)比65.5 %(19/29)](P<0.05),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后好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对137例预后好的早期HL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4例(61.3%)接受单纯放疗,53例(38.7%)接受联合放化疗.研究指标包括近期疗效,5年、10年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复发和死亡原因.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联合化放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4%和86.8%(x2=4.381,P=0.036),5年、10年OS率分别为84.4%、78.2%和81.1%、81.1%(P=0.556),5年、10年DFS率分别为85.4%、66.7%和94.1%、94.1%(P=0.047).全组22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6.5个月;23例(16.8%)死亡,其中9例(39.1%)死于HL.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联合化放疗能提高预后好的早期HL的CR率和DFS率,但不提高OS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指标早期监测效能。【方法】76例肾癌患者在我院接受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根据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急性肾损伤生化指标判断急性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24例(31.6%)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余52例(68.4%)患者术后未发生肾损伤,肾损伤组患者术中肾血管阻断的时间(min)较非肾损伤组长(30 ± 19 vs 24 ± 9, P = 0.03),肾损伤组有5例(20%)患者术中接受输血而非肾损伤组仅有8例(15%)患者接受输血(P = 0.011),肾损伤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肾损伤组患者长(P = 0.017)。术后24 h和48 h血清胱抑素C水平具有良好预测急性肾损伤效能,其AUC分别为0.790 [95%CI 0.688 ~ 0.893, P = 0.000 )和0.754 (95% CI 0.646 ~ 0.863, P = 0.000)。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包括输血 (P = 0.028)和术后24 h血清胱抑素C浓度(P = 0.018)。【结论】术后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监测指标,输血和术后血清胱抑素C浓度可能是术后急性肾损伤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9例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经皮胆管穿刺体外引流并调强适形放疗。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10.5 %),部分缓解(PR)15例(78.9 %),稳定(NC)1例(5.3 %),进展(PD)1例(5.3 %),总有效(CR+PR)率89.4 %(17/19),黄疸消退缓解率94.7 %(18/19)。患者 6、 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 %(15/19)、47.4 %(9/19)、15.8 %(3/19),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 采用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虽然是一个姑息治疗,但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青海地区253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生存期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5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6∶1,中位年龄为4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40岁和60岁左右.结内起病(56.13%)较多,结外起病常见部位为鼻咽部和胃肠道.病理类型为霍奇金淋巴瘤40例(15.81%),非霍奇金淋巴瘤213例(84.19%).前者以结节硬化型(72.50%)最多见;后者中B细胞淋巴瘤148例(69.48%),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9.91%)、滤泡细胞淋巴瘤(12.21%)及周围T细胞非特殊型淋巴瘤(9.3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案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密切相关(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IPI及治疗方案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海地区淋巴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结内发病高于结外,B细胞淋巴瘤多见,IPI分组适用于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评估,并可作为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查找 1 例孕 11 +3周阴道彩超发现胎儿畸形病因ꎬ明确患胎的超声表型与遗传学 之间的关系ꎬ告知该患胎母亲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方法 经遗传学分 析ꎬ采用常规绒毛染色体核型、QF-PCR 及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患胎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检 查ꎬ准确了解其携带的染色体不平衡易位的位置和大小ꎮ 在此基础上建议患胎母亲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 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提示患胎存在 7 号染色体和 13 号染 色体的不平衡易位ꎮ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来源于携带平衡易位的父亲ꎮ 经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检 测ꎬ患胎存在 7q33q36.3 区段检出 22.31Mb 缺失ꎻ染色体 13q31.1q34 区段检出 32.72Mb 重复ꎬ属于易位型 Patau 综合征ꎮ 患胎超声影像中存在全前脑畸形、独眼畸形较为特异性的 13 三体综合征表型ꎬ符合临床判 断ꎮ 经遗传咨询告知患者再次妊娠方式选择方式及优缺点及再次妊娠相关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结论 阴 道彩超检查可以提高孕早期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ꎻ重视遗传学分析ꎬ利用结构异常的患胎作为先证者进行 相关遗传学检测利于明确病因ꎬ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的结合有助于鉴别特殊标本染色体核 型异常ꎬ为实现精准医疗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红外线照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成年大鼠72只,根据不同的红外线照射时间将其分为3组,每组又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照射组的软骨病理变化评分及软骨细胞病理变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软骨细胞增生较明显,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照射治疗能够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延长红外线照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疗效,这证明红外线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