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9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493篇
耳鼻咽喉   350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431篇
口腔科学   365篇
临床医学   5722篇
内科学   979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270篇
特种医学   9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154篇
综合类   6871篇
预防医学   3764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2897篇
  35篇
中国医学   3270篇
肿瘤学   51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1380篇
  2013年   1322篇
  2012年   1760篇
  2011年   1881篇
  2010年   1704篇
  2009年   1659篇
  2008年   2053篇
  2007年   1743篇
  2006年   1438篇
  2005年   1863篇
  2004年   1615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661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应是癌症的完全根治,心理、生理和体能完全恢复,能胜任各项工作。然而由于肿瘤的特殊性,完全达到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实际上肿瘤康复主要是针对癌症所导致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残疾,通过医学、社会、心理、体能、教育、职业等综合性手段,使患者尽可能改善或恢复,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易引起脑卒中,其实,低血压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临床上,低血压导致卒中的病例并不少见。在血压较低时,血液流动慢,会使机体缺血、缺氧,缓慢的血流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过长,很容易形成小血栓,一旦聚在一起会堵塞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软瘫期肌力恢复作用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选择康复的脑梗死软瘫期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两组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为85.0%(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在脑梗死软瘫期的应用能促进肌力恢复,从而提高总体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65-136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早期规律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锻炼组术后第2 d由医生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恢复活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减少,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锻炼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但常规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相比,VAS评分不减反增,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锻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两组间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锻炼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配合早期主动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做手术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能吃药、能自己康复锻炼的,就不开刀。这想法大体是没错的,但也不可矫枉过正,有些人怡怡因此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本期“我的健康之路”的讲述者,就抓住了前列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颈部淋巴结炎是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影响健康~([1])。魏开建老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运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慢性颈部淋巴结炎,颇有疗效。笔者跟诊以来,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颈部淋巴结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颈部淋巴结炎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共同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急性颈部淋巴结炎主要病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