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86篇
内科学   73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062篇
预防医学   293篇
药学   537篇
  4篇
中国医学   640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 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 42 例、中 度组 30 例、重度组 20 例,同时采取自愿方式选取体检健康人群 30 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肝纤维化指 标、胃黏膜炎症情况以及胃黏膜病变程度,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 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 Ⅲ)和Ⅳ型胶原(Ⅳ 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胃黏膜炎症率均 高于健康组,胃黏膜病变程度均高于健康组,且以上指标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r = 0.539,P < 0.01)。 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合并胃黏膜炎症病变,且病变程度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7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作为肺炎组;同期131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未发生肺炎作为无肺炎组;记录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病原学特征,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仔细查阅患者相关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1.96%、21.65%、15.46%;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鼻饲治疗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均是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OR=2.449、2.114、6.933、3.234,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主要感染病原菌,而合并糖尿病、有鼻饲治疗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可能是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早期肺炎预防,可能对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单腔内镜(SCE)与双腔内镜(DCE)下荷包缝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关手术创面或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胃黏膜或黏膜下肿块患者3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并行ESD术。其中SCE组予以SCE下闭合创面或穿孔,DCE组予以DCE下闭合。结果 38例行ESD术后,创面或穿孔均予以SCE或DCE下尼龙绳成功闭合。结论应用SCE或DCE下尼龙绳和钛夹成功闭合ESD创面或大穿孔,两者疗效相当,但SCE应用更加广泛。SCE有望取代DCE用于ESD创面或大穿孔的闭合,这为内镜下闭合大面积胃肠穿孔或ESD创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为一种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中多见于胃部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而我们发现了一例罕见的直肠Dieulafoy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内镜下肿瘤剥除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102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内镜下肿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下肿瘤剥除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左金方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幽门螺旋杆菌以不同的感染复数(1∶1、50∶1、100∶l、200∶1、300∶1)感染GES-1细胞,于12、24、48 h后,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μg/m L)左金方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GES-1细胞12、24、48 h后,收集细胞,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凋亡率;Hoche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GES-1细胞后,感染复数越大,侵染时间越长,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幽门螺旋杆菌以100∶1的感染复数作用人GES-1细胞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到(80.57±1.21)%、(70.04±3.21)%、(67.74±2.9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增加到(23.74±1.71)%、(53.60±1.87)%、(70.67±2.87)%;与1.0μg/m L左金方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上升到(97.67±1.04)%,细胞凋亡率降低到(31.04±1.02)%,与相应模型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左金方各处理组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Hochest荧光染色,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GES-1细胞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左金方可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GES-1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并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埋线组10只、模型组9只、自然恢复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予以立即剖杀,采取相关标本以备检,自然恢复组、空白组不予干预措施,埋线组大鼠予以"足三里"(双)、"脾俞"(双)、"中脘穴"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各组均正常饲养。采用肉眼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①肉眼、光镜下各组大鼠胃黏膜有显著性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改善明显;②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升高(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降低(P0.01);⑤与模型组相比,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镜及胃黏膜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接受胃镜及胃黏膜病理、Hp检测,统计所有患者的Hp阳性率,分析Hp感染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p阳性率为70.89%(63/89)。Hp阳性者胃黏膜萎缩程度、肠化分级、活动性、炎症程度分别与Hp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萎缩程度、肠化分级、活动性和炎症程度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265、0.267、0.210、0.472,均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萎缩程度、肠化分级、活动性及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