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柴胡利胆汤治疗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选出32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利胆汤治疗。对比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十分明显,P 0. 05。结论柴胡利胆汤在治疗胆囊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对乙型肝炎伴胁痛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伴胁痛患者60例进行本次实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另外30例患者所在的对照组采取单纯服用中药的方法,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将针刺和中药配合治疗乙型肝炎伴胁痛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减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软肝化纤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恩替卡韦,0.5mg/次,1次/d,视耐受、年龄、病情等酌情调整剂量。治疗组56例软肝化纤汤(甘草炙6g,片姜黄、三七、龙葵、郁金、柴胡醋各10g,绞股蓝、赤芍、白花蛇舌草各15g,丹参、党参各20g,鳖甲30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ALB、AST、ALT、TBiL两组均有改善(P0.01),AST、ALT、TBiL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AL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ⅢP、Ⅳ-C、LN、HA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肝化纤汤联合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于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胁痛患者,本文选择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柴胡疏肝汤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为28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元胡止痛胶囊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汤组则为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结果分析两组治疗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本文柴胡疏肝汤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28/28),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1/28),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柴胡疏肝汤组为17.86%(5/28),常规治疗组为25.00%(7/28),柴胡疏肝汤组稍优于常规治疗组,但P> 0.05,两组之间无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胁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柴胡疏肝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并且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用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带下,脉弦大而虚.笔者临证时紧扣该方针对肝家血虚火旺这一特点,加减治疗各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疏肝清胆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疏肝清胆汤进行治疗,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加用疏肝清胆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4.3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6.30,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另给予疏肝清胆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木郁达之”意指肝气郁结当疏泄通达。化肝煎出自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山栀子、牡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7味中药组成,可疏肝畅达清热,为治肝郁化火之证的代表方,也是“木郁达之”治法的具体体现。现代临床可用于胃痛、胁痛、腹痛、头痛、烦热、咳吐痰血、妇女月经不调、目赤眼胀等多种病症的治疗。临证之时应抓住肝郁化火之辨证要点,基于“木郁达之”的原则,灵活化裁,以使肝气条畅,气血冲和,病症得除。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医症状鉴别诊断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胁痛》的病案进行总结,发现叶氏对胁痛的本症描述有胁胀夜甚、响动则降、左胁闪闪、胁下坚满、食入则安、重按得热少缓、进食痛加、晡暮病剧;常见伴症有咳血、呕吐清涎、周身寒凛、暮夜五心热、嗌干、易饥呕涎、心嘈如饥。通过分析其各自的症状特点、病因、病位、病机和相应的选方用药,以总结叶氏治疗胁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柏崇新 《光明中医》2021,(2):230-232
目的探讨对脾虚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健脾化浊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的80例脾虚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临床传统西医常规方法干预;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脾化浊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采取健脾化浊汤治疗临床意义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