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降散本为治疗温病之名方,用于杂病亦常有奇效,中医内分泌专家岳仁宋教授擅以其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颇具特色。通过细致分析升降散治疗消渴病各个时期的起效机制,总结出其作用的关键点是能够针对消渴病患者普遍存在的"气郁浊阻"而"开郁泄浊",从而为升降散在消渴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是一组常见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第三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常合并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皮肤病变为其临床常见合并症,可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与糖尿病病程及病情有着密切联系[2]。国外报道2型糖尿病合并湿疹的患病率为15.2%[3],国内报道湿疹在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3.
岳仁宋教授认为黄褐斑肝、脾、肾功能失调乃发病核心,肝郁、肝虚、肾虚为主要病机,瘀为基础病理产物,夹杂气血失调、冲任失调、络脉不利、经筋气血不通、浊阴沉积等,多以疏肝理气,滋养肝血,益气补肾,滋补肾精,活血化瘀为治法。虽古代医家有脾虚致斑之论述,然当今鲜有单从脾论治或以脾为重点论治者。岳仁宋教授创立黄褐斑方(党参、茯苓、生白术各15g,蜜甘草5g,当归15g,川芎10g,鸡血藤、首乌藤、薏苡仁各30g,牡丹皮、熟地黄、生白芍各15g,醋柴胡、薄荷各10g),益气、养血、培土三法共用,标本兼治,四君子汤为基础,补益脾气;重用薏苡仁,健脾利湿;强调用药施治固然重要,亦不可忽视良好生活节奏,祛除诱因。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且复发率较高。岳仁宋教授认为SAT发病与伏邪相关,基本病机为伏邪内藏少阳,待正气不足,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应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分期辨治。初期邪伏少阳,郁而化热,治宜清解伏毒、透发邪气;中期邪毒渐微,余热未尽,治宜和解少阳、宣透伏邪;后期气液内耗,邪退正虚,治宜透达气机、扶正固本。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经验。岳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内外因入手,以麻黄桂枝各半汤调和营卫、祛风散邪,以除内因;以三草抗敏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断外源。在临床治疗过敏性皮炎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痤疮是由于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女的面部、胸部及背部等。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维甲酸类等药治疗。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多认为是因肺经郁热,熏蒸颜面,或恣食膏梁厚味,脾胃蕴热所致,从肺、从热论治,用清肺泄胃、解毒、燥湿、疏风、凉血等法。成都中医药大学岳仁宋教授对痤疮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经验,认为痤疮消除较易,但防止其复发则较难,主张从脾论治,选用异功散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师临证,特将老师经验介绍如下。 1痤疮之根在脾胃  相似文献   
7.
介绍岳仁宋教授应用上病下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岳仁宋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疾病虽病位于上,而根本在于下,治疗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于治痰软坚、疏解健脾、精神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等方法中加入调节气机升降之法,施以升降散,升阳中之清阳,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通利三焦,则气机调畅,痰行结散,瘿病自消。  相似文献   
8.
杜梦梦  岳仁宋  许趁意  邬丹  龙新华 《新中医》2017,49(11):165-166
正硬皮病最常累及皮肤,表现为雷诺现象和皮肤损害,因寒冷或紧张刺激后,手指(足趾)皮肤突然苍白,相继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表现,皮肤出现肿胀期-硬化期-萎缩期的改变则是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还可累及消化道、肺脏、心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0年生存率约60%~90%。内脏器官的纤维化是引起硬皮病患者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岳仁宋3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经验。概括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糖毒致损、火热炽盛。而糖尿病足的病机特点为"糖毒致损,湿热壅滞,血腐肉败"。根据基本病机,临证分3期论治,早期重在清热利湿解毒,中期兼以活血化瘀,后期当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10.
耳呜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即患者感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在我国,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以及工业、噪声污染的增加,耳呜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顽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