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痔瘘手术因肛门周围是大汗腺比较集中的地方,皮下脂肪丰富,还经常要受到粪便、尿液等污染,而且该处透气性较差,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在术前准备时,手术操作中和术后护理时都必须非常重视,防止感染的发生,相反如认为肛门部手术是个有菌手术而不加注意,则极易造成局部或严重的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局部肿胀麻醉下,应用剪切加搔刮的方法治疗腋臭。方法:全组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6.5%高锰酸钾液标出腋臭范围。每侧腋部以0.25%利多卡因40ml肿胀麻醉。腋毛分布区上臂端作一长0.8cm小切口,血管钳分离脂肪层,剪刀剪切脂肪及真皮后再用刮匙轻轻搔刮。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术区打包包扎。结果:10例患者术后距离1m时均未闻及腋臭。病理检查示刮出物有大量增生的大汗腺及毛囊。结论:肿胀麻醉下切刮治疗腋臭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王振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4):840-84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左乳腺无痛性肿块13年,逐渐增大,近2年增大明显.查体:左乳腺乳晕下触及7cm×6cm×4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较光滑,边界不清,无触痛,活动不明显,表面皮肤正常,乳头无内陷,同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左乳腺下方约6cm×5.2cm的液实性光团,以液性为主,边界不清,肿块内血运不丰富,无明显包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组织学变化来评价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患者36例,并进行腋区组织学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无大汗腺结构,随访36例患者有效率为100%。结论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能够比较彻底地清除大汗腺,是治疗腋臭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汗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向大汗腺分化的少见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有双层上皮形成乳头状结构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无皮下出血、血肿,无皮瓣坏死,随访0.5-2年,无复发。2例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右侧肋间臂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后自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心的护理对取得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69岁。因右侧鼻翼淡蓝色皮损2余年,近半年来略有增大,伴轻微触痛,于2018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鼻翼处出现一米粒大淡蓝色丘疹,无明显痛痒,未予诊治。近半年来,皮损逐渐增大至豌豆大,表面无破溃及糜烂,压之有轻微疼痛。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正>腋臭为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手术治疗从既往大切口逐步转变为微创切除,方法众多[1-4]。2005年12月~2014年3月,笔者科室采用腋横纹切口中厚皮片法、腋横纹切口超薄皮瓣法行腋臭微创手术治疗,总结并采纳相应术式的优点,用中厚皮片过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微创切除术治疗腋臭患者66例,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腋臭又名狐臭,是整形美容科及皮肤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为6.41%[1],因其特殊难闻的气味,前来就诊的患者甚多。腋臭多于青春发育期发病,青壮年期最明显,常与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活动、出汗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