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君  朱绘  李晓东  肖明中  吴辉坤 《中医学报》2020,35(7):1366-136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应注重患者舌象变化。病邪由卫分转气分甚至渐入营分时,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和黄燥多见。舌色红而其苔燥者,属表邪入于里之候也,需兼辛凉解表,如金银花、连翘为君药的银翘散可发挥疏散风热、辟秽化浊之功效;若苔色黄且气分热象明显者可偏重于通腑泻热,予白虎汤清泻阳明气分热,承气汤峻下热结,谨防邪热传营血分,扰动心神而至神昏、抽搐等危重证候;舌苔腻者,为秽浊邪气入里太深,体内正气不能将其祛除于外而上泛于口所致;舌苔黄腻而垢,或干涩深黄厚腻是表邪入里之候。苔黄腻者是湿热未净之候,可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味,茯苓、猪苓、泽泻三药,味甘淡,归脾经,可健脾祛痰,归肾经可渗湿利尿。合方益气而不助邪,逐邪而不伤正,兼可渗湿清热。  相似文献   
2.
3.
外感温热之邪多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各阶段逐层深入,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轻清宣透法"因势利导逐层托透温邪,再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分而治之。卫分疏散表邪,气分透邪外解,营分透热转气,血分托邪外达,总以"轻清宣透法"贯彻始终。宣透邪气,疏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契合温病的病机特点,故而贯穿温病证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重症流感属中医学温病范畴,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本文针对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血分证的病机与机体抗病毒的免疫调控的相关性进行了阐释,认为卫分、气分证候阶段,是免疫调控药物能有效发挥治疗流感作用的阶段。若将温病辨证与中药药理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既辨证,又辨明其免疫调节药理,对临床上中药的选择大有裨益,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跷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叶天士擅长采用奇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种内科病,在治疗“卫气夜不入阴,阳跷脉盛”型不寐时提倡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加减。若病机包括“厥气客于胃”,则治以加减温胆汤类方;若病机包括“阳伤痰阻气道”,则治以加减外台茯苓饮。  相似文献   
6.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崔巍  丁宁  张文风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00-100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认为消渴病病因是七情内伤,房劳耗精,病机关键为内热烁津.叶氏基于三消学说,加入卫气营血辨证,充实了消渴病诊疗体系.善用石膏剂与地黄类方,以甘露饮、清暑益气汤、白虎汤、白虎加芍药汤、白虎加地黄汤等方清气分热盛;用清营汤合益胃汤、玉女煎等清营凉血;用加减复脉汤、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血分证.  相似文献   
8.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临床实践而逐步发展形成的理论体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前3种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病;经络辨证在针灸、按摩等科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诊疗手段的不断涌现,临床上运用上述辨证方法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理论研究1六经辨证所谓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热病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6个病理阶段,然后根据各个病理阶段的症状及…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心脉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思维辨证方法繁多,各具特色。辨病基础上分型辨证,辨病基础上辨方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核心"学术思想的体现;标本虚实辨证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与邪实的矛盾关系;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来源于温病辨证方法,对心脉病证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思路具有复杂性和殊途同归性,辨证方法复杂多样,目标相同,运用时也可互通互化,如同武术招式、门派纷繁复杂,每种招式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多种拳法,灵活选取,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掌握不同种类辨证方法,发挥中医多种临床思维优势,才能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