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231篇
  免费   22706篇
  国内免费   8428篇
耳鼻咽喉   3389篇
儿科学   5362篇
妇产科学   3774篇
基础医学   12540篇
口腔科学   5656篇
临床医学   103993篇
内科学   41886篇
皮肤病学   7638篇
神经病学   11216篇
特种医学   157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7篇
外科学   31878篇
综合类   243155篇
预防医学   67359篇
眼科学   5634篇
药学   142256篇
  2116篇
中国医学   103722篇
肿瘤学   13475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6605篇
  2022年   7403篇
  2021年   10551篇
  2020年   17661篇
  2019年   23017篇
  2018年   6504篇
  2017年   17268篇
  2016年   17987篇
  2015年   22106篇
  2014年   48749篇
  2013年   41616篇
  2012年   45584篇
  2011年   47238篇
  2010年   43769篇
  2009年   43435篇
  2008年   57229篇
  2007年   47533篇
  2006年   41140篇
  2005年   48358篇
  2004年   36031篇
  2003年   45720篇
  2002年   39549篇
  2001年   23637篇
  2000年   16400篇
  1999年   11828篇
  1998年   8871篇
  1997年   8551篇
  1996年   7983篇
  1995年   8524篇
  1994年   7072篇
  1993年   3822篇
  1992年   2330篇
  1991年   1950篇
  1990年   1677篇
  1989年   1923篇
  1988年   306篇
  1987年   350篇
  1986年   231篇
  1985年   173篇
  1984年   149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7-223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 不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 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正确率, 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建议在诊断IBD相关异型增生时, 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 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47-252
目的探讨系统性淀粉样变消化道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991至2004年诊断组, 18例)和2009年3月17日至2020年11月4日(2009至2020年诊断组, 47例)伴消化道症状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特征、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部位和阳性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至2020年诊断组47例患者中, 41例为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 其发病年龄高于1991至2004年诊断组[(57.15±9.10)岁比(50.75±10.90)岁], 诊断时距起病时间短于1991至2004年诊断组[(13.48±11.72)个月比(26.38±23.02)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2.13, P=0.048、0.047)。消化道症状首发患者诊断时距起病时间与非消化道症状首发患者比较[10.5个月(6.0个月, 17.3个月)比14.0个月(5.8个月, 2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痛风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痛风患者646例, 男性616例、女性30例, 年龄(68.8±5.1)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将尿酸水平分为四分位, 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随尿酸水平升高, 体质指数、肥胖患病率、脂代谢紊乱患病率、脂肪肝患病率、发作关节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升高趋势(P<0.01);尿酸排泄分数呈下降趋势(P<0.05);老年痛风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11.3%(73例), 随尿酸水平升高,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以血尿酸四分位分组[Q1组(<417.8 μmol/L)162例、Q2组(417.8~501.7 μmol/L)158例、Q3组(501.8~517.0 μmol/L)163例、Q4组(>517.0 μmol/L)163例],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分别为9.3%(15例)、12.0%(19例)、11.0%(18例)、14.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青海地区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情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老年住院患者1 077例, 进行一般资料、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FRAIL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7例老年住院患者, 认知障碍组470例, 认知功能正常组607例。认知障碍患病率为43.64%(470/10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认知障碍组女性、高龄、常喝熬茶的比例较高, 与配偶同住、睡眠正常、常吃牛羊肉的比例较低(P<0.01或P<0.05);营养指数、ADL总分、IADL总分认知正常组高于认知障碍组(P<0.01);老年抑郁得分、衰弱得分认知障碍组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经常喝熬茶会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OR=0.740、1.211, 均P<0.05);经常吃牛羊肉、营养、ADL、IADL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性因素(OR=0.780、0.938, 0.956、0.895, 均...  相似文献   
5.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和认知功能障碍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的并存疾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常伴有尿酸、血脂等水平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是否相关, 血尿酸、血脂升高是否成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危险因素, 从而探究亚甲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探究高尿酸、高血脂水平对于认知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82-684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罕见, 报告1个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 该家系患病成员均为男性, 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 反复低血钾, 但发病频率、起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基因检测提示SCN4A基因变异(突变位点R669H)。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所报道的家系中未见报道。通过该家系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目的 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和TM亚组(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头痛、意识障碍、颈抵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糖、氯、蛋白、细胞数)。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M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β值所占比重设立相应分值,建立TMCD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MCDS诊断TM的价值。 结果 两亚组头痛、HIV感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压>2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氯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单核细胞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5个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纳入脑脊液氯、脑脊液细胞数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7个因素β值建立评分系统,将脑脊液氯降低β值设定为1分,其他因素β值与其的倍数即为该因素所对应的分值,因2个影响因素评分为负值,为方便临床,每个因素对应分值增加2.5分,最终建立TMCDS。TMCDS诊断建模组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35,0.879),标准误=0.037,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1.50分。TMCDS诊断验模组TM的AUC为0.766〔95%CI(0.610,0.921),标准误=0.079,P=0.004〕,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67。 结论 通过7个变量建立的TMCDS简单易行,对于早期T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 2020年3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以局部应急处置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应对疫情零星散发。 目的 探索并构建一套普适、规范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2021年1—4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中心城区、郊区、城郊结合地区选取1家发热哨点诊室,通过实地考察、对来自3家发热哨点诊室的10名工作人员进行两轮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得原始资料,借助ROST CM6软件整理访谈资料,采用Charmaz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范式分析资料。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熟悉发热哨点诊室运行特征的专家(发热哨点诊室管理者、高校研究人员、相关协会学者、卫生发展研究机构人员等)12名作为函询对象,于2021年5—6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两轮函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形成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而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1,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65(χ2=163.768,P<0.001)、0.320(χ2=130.323,P<0.001)。最终形成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功能和职责、诊室设置要求、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13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33 7、0.056 4、0.392 6、0.377 8、0.139 5。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56 5、0.032 5、0.042 4(<0.100 0)。 结论 将扎根理论运用于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后续随着政策的迭代,可借助扎根理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诊室衍生的新概念,是全科医学团队服务签约居民的平台和载体,但我国家庭医生工作室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医防融合概念的不断深入,也为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急迫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综述国内外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结构、过程及结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但关于颅脑损伤后其水平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需术后监护的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住院28 d的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74)与死亡亚组(n=2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入重症医学科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对照组入组第1天进行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检测。 结果 病例组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第3、5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第1天,第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低于第3天,第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第5天(P<0.05)。生存亚组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高于死亡亚组(P<0.05)。术后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95%CI(0.587,0.774)〕、0.710〔95%CI(0.612,0.796)〕,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5,P=0.791)。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升高,且在伤后第3天达最高峰,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