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7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传染病医院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11月使用广州光华制药厂生产的力加寿治疗慢性迁延型病毒性肝炎58例。平均年龄27.9岁,平均病程2.6年,治疗前HBsAg阳性53例。另设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28.1岁,平均病程2.2年,治疗前HBsAg阳性28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血性胸积液在本省未见报道。现把我院1986年5月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女,30岁,工人。1986年5月10日无何诱因觉头痛,发热39℃,波动于38~39℃之间,无寒战、咳嗽、咽瘤、胸痛,当地卫生院按“感冒”治疗,经服药、打针(药名不详),体温稍下降,头痛减轻,但出现胸翳、头晕、气紧,注射部位出现瘀斑,血压80/60mmHg,5月13日怀疑“登革热”,经我院会诊后按发热待查入院。流行病学史:否认污水接触史。居住地方老鼠较多。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查:体温38.5℃,脉搏108次,呼吸20次,血压102/60。神志清,发育正常,自动体位,呈急性病容,皮肤隐黄,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注射部位可见皮下瘀斑,颈部左侧可触及一个0.5×0.5cm大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可移动。胸廓无畸形,心界无扩  相似文献   
3.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酸溶性蛋白的检测与意义连粤湘,何树初血清酸溶性蛋白(AcidSolubleProteins,ASP)是人血清中一类可溶于0.6mol/L高氯酸溶液,含糖量较高的低分子蛋白质主要成分是a1一酸性糖蛋白(77.7%)、a2-耐热糖蛋...  相似文献   
4.
男,23岁,民工。因发热头痛16小时,皮肤出血7小时入院。患者于1986年7月14日晚上7时许,饭后突然出现畏寒、头痛,随即发热,四肢无力,全身骨痛。到某院门诊,经服ABOB及APC等治疗未效。15日凌晨1时30分,发热39.8℃,头痛加剧,症状加重,嗜睡,再送院观察治疗。清晨4时(发病第9小时),患者头面部及躯干出现皮下出血点,且迅速增加,血压80/60。呕吐2次为咖啡色未消化食物,排黑大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65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是我院1976~1986年收治之死亡病例。根据1984年南宁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与分型进行诊断,其中8例经尸解、33例死后肝穿刺证实。一、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与分型:男54例,女11例。年龄3个月~74岁,其中14岁以下12例占18.5%,15~35岁13例占20%,36~59岁34例  相似文献   
6.
小儿重症肝炎常于短期内出现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急、慢性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将我院于1973~1986年收治小儿重症肝炎中死亡的24例,就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等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用药及对药物性肝病的及时、正确的诊治。方法:对我院7年里收治的19l例DI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①合并其他肝病者易发生DILD。②涉及16类药物的病因,前五位依次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根神经系统药。③潜伏期差异大。④临床表现不同。⑤病理类型呈多样性,包括从肝实质细胞到胆管细胞损害的各种肝病;急性多见,占76.5%。⑥停药后保肝治疗,80%以上预后较好;死亡率11%。结论: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26例从重症肝炎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85.21%);各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最低(2.4%),氟康唑次之,其它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较高(15.9%~34.9%).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各种抗真菌药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肖蕾  关玉娟  李粤平  杨湛 《肝脏》2008,13(3):202-204
目的调查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BCP,T1762/A1764)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9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型、PC及BCP变异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BVDNA进行定量。结果197例YMDD变异株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51.8%,C基因型占48.2%;有61例(31.0%)发生PC变异,69例(35.0%)发生BCP变异;PC变异在B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X^2=8.433,P=0.004),而BCP变异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X^2=16.83,P〈O.001);发生PC或BCP变异的HBV感染者,其血清中HBVDNA水平与野生株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C基因区的PC或BCP变异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但这两种变异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作者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后15例不产生抗-HBs和20例产生抗-HBs者血清的HBVDNA,同时用Abbott试剂检测血清的HBeAg。结果发现,不产生抗-HBs的15例中有6例(40%)第2次PCR扩增HBVDNA为阳性,其中3例(50%)为HBeAg阳性,产生抗-HBs者的20例其血清HBVDNA和HBeAg均为阴性。提示:常规方法漏检的低水平HBV感染可能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