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4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组织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是成骨细胞成骨以修补骨缺损,其前提是找到良好的种子细胞.而目前种子细胞的老化是组织工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分化和增殖能力强的原始细胞即干细胞,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所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基质干细胞,但它却存在着:①相对低的产生率,大约100 000个细胞中才有1个真正的干细胞;②自我更新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增生潜能及向特殊类型细胞转化的能力均消失殆尽的问题.因此,基于骨组织工程的目的仍需发展一种新的细胞资源.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因其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主要结构之一,其近端附着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缘,远端呈扁平状附着于胫骨隆突的前内上。前交叉韧带的长度为31~38mm,平均宽度为11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以及辅助内外旋运动和防止胫骨过度后移等作用参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在运动和非运动性损伤中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系列连续过程。生理性血管的生成对于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和月经周期是必需的,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都受到严密调控。而肿瘤血管生成则是持续性、不受控制和无序的。肿瘤的发生发展由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共同控制,因此探讨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防治骨肉瘤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找骨肉瘤转移和侵袭的机制,并有利于开发特异性靶向于骨肉瘤血管组织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软骨细胞与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外构建透明软骨,进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是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外构建透明软骨已取得成功,动物体内实验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表型失分化及功能老化,以及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足够量的软骨细胞。这些都直接制约着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5.
尽管近年来在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中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但Harrington仍被尊为这一领域内无可争议的先驱。在他之前,差不多没有什么像样的矫形器械;在他之后,所有的发展几乎都建立在他的理论和器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MyoD肌形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yoD是成肌调节因子家族四成员之一,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能把多种类型细胞转化为成肌细胞,能促使成肌细胞融合为肌管.在肌肉特异基因转录调控中,MyoD起着总开关的作用,作用于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区或增强子区,在其他因子的辅助下,促进它们的转录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CBP、核因子90、核激素受体复合激活子、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1等能促进MyoD对基因的转录调控;抑制素2、肌源性生长抑素、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DNA结合抑制因子Id、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可抑制MyoD对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其活性,使MyoD能适应内环境和生理功能的需要.MyoD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以适应分子通路调节的需要.该文就MyoD肌形成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 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年龄16~44岁,平均27.80岁,其中男32例,女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5天,平均25.85 d.对4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的单束重建手术治疗,股骨端应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2000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4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45例患者(97.82%)前抽屉试验阴性,43例患者(93.48%)Lachman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33±7.8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61±4.04)分(t=-22.720,P<0.001),IKDC-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67±8.1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9±4.15)分(t=-18.298,P<0.001).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手术,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较术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重要死因。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风险,但是具体某种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属未知。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至2016年6月)、EMbase(1974年至2016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6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16年6月)及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6年6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收集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 Man 5.2软件对可以合并分析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52例患者,其中前路手术患者290例,后路手术患者151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211例。分析结果显示:前路的手术时间小于后路(WMD=-22.22,95%CI:-34.20~-10.24,P=0.000 3)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17.27,95%CI:-132.41~-102.12,P<0.000 01);前路的出血量小于后路(WMD=-255.33,95%CI:-306.81~-203.85,P<0.000 01)及前后联合入路(WMD=-402.84,95%CI:-489.59~-316.09,P<0.000 01);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的固定节段无统计学差异(WMD=-1.38,95%CI:-4.18~1.43,P=0.34),但均小于后路(WMD=-1.29,95%CI:-2.16~-0.42,P=0.004);前路的术后椎体水平位移小于后路(WMD=-0.06,95%CI:-0.10~-0.03,P=0.000 4)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67,95%CI:-2.60~-0.74,P=0.000 4);前路与后路的术后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WMD=-0.18,95%CI:-0.61~0.26,P=0.42),但小于前后联合入路(WMD=-1.29,95%CI:-2.25~-0.33,P=0.008)。结论虽然不同手术入路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就手术入路本身而言,前路手术的优势较明显。限于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