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升清胶囊通过干预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脂代谢异常的调节及其对乳腺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1)选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为对照组(Con)、空白血清组(Black)、表阿霉素组(Epirubicin)以及升清胶囊血清低浓度组(SQ-L)、高浓度组(SQ-H)。采用MTT法检测药物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以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淋巴白血病-淋巴瘤-2基因(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2)建立脂代谢异常乳腺癌肝转移动物裸鼠模型,用升清胶囊0.25 g·kg~(-1),或表阿霉素5μg·g~(-1)干预治疗,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及对乳腺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 (1)MTT结果表明,升清胶囊和表阿霉素药物血清干预后,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持续降低(P0.05)。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表明,升清胶囊药物血清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升清胶囊药物可降低趋化因子CXCL12以及受体CXCR4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下调MMP-9和Bcl-2蛋白表达,且p-AKT水平降低(P0.05)。(2)动物实验表明,升清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脂代谢异常裸鼠TG、FFA水平(P0.05),抑制乳腺癌肝转移。结论升清胶囊能够通过抑制趋化因子CXCL12-CXCR4和相关信号通路活性,下调血脂水平,抑制乳腺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顺铂(DDP)耐药细胞株,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逐步增加顺铂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DP体外耐药细胞模型;MTT法检测MDA-MB-231/DDP的耐药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耐药细胞内DDP药物浓度的改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两种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 GST-π表达差异。结果 MTT显示MDA-MB-231/DDP的顺铂、5-氟尿嘧啶及环磷酰胺的耐药指数分别为9.80、4.43及2.21;高效液相检测显示2种细胞分别与6 μg/ml的DDP接触24 h后,MDA-MB-231细胞内DDP的浓度为(47.10±2.37)ng/(5×104) cells,而MDA-MB-231/DDP细胞则为(6.30±1.64)ng/(5×104)cells(P<0.01);MDA-MB-231/DDP细胞中MDR1、BCRP、MMP7及GST-π基因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亲本细胞的15.39、13.73、22.52及44.90倍(P<0.01)。结论 逐步增加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耐药性较高的MDA-MB-231/DDP细胞株,其耐药机制可能与ABC转运蛋白表达增加等多种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抑制剂MK-2206联合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4T1顺铂耐药(4T1/cisplatin,4T1/DDP)移植瘤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顺铂(cisplatin,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4T1/DDP耐药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DP腹腔注射(0.3 g/L,1次/d)单独或联合MK-2206灌胃(12 g/L,1次/周)治疗。给药28 d后处死小鼠,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表达差异。结果建立的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达中等耐药程度。建立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0.3 g/L)的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的敏感性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将MK-2206(12 g/L)与DDP (0.3 g/L)联合应用后小鼠肿瘤较单独应用DDP缩小,且可降低P-gp、BCRP、MMP7蛋白的表达(均P<0.05),并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MK-2206联合顺铂能够逆转4T1/DDP移植瘤耐药性,且与抑制Akt蛋白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乳腺癌术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的骨代谢异常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名乳腺癌术后接受AIs治疗(≤2年)的患者行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测序并比较各基因亚型的腰椎、股骨的骨密度(BMD)值以及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3个亚型(A/A、A/G、G/G)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A、A/G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值均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ERα基因rs2234693位点的3个基因亚型(T/T、C/T、C/C)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T、C/T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均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但两位点各基因亚型患者的股骨BMD值、腰椎T值、股骨T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发生可能与ERα基因表型相关。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中,C、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AIBL的易感型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CXCL12/CXCR4生物学轴及癌基因HER-2角度出发,探讨"乳移平"配伍肺经引经药"桔梗"对人乳腺癌MDA-MB-435HM肺转移模型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HM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乳移平组、乳移平配伍桔梗组、乳移平配伍川牛膝组、阿霉素组及对照组。给药期间测原位瘤长、短径。给药结束后称瘤重,计算瘤重抑制率;行原位瘤及肺组织病理并定量分析各组肺转移情况;原位杂交法测各组原位瘤及肺组织中CXCL12、CXCR4及HER-2mRNA的表达。结果乳移平、乳移平配伍桔梗和阿霉素组对MDA-MB-435HM荷瘤裸鼠原位瘤和肺转移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可进一步提高荷瘤裸鼠原位瘤抑制率3.79%以及降低肺转移发生率26.44%。与对照组比较,乳移平和乳移平配伍桔梗组均能下调原位瘤中CXCR4和肺组织中CXCL12的表达;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可进一步下调原位瘤中CXCL12和肺组织中HER-2的表达(P〈0.01,P〈0.05)。结论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可进一步抑制乳腺癌肺转移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XCL12/CXCR4生物学轴及癌基因HER-2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胜教授应用膏方调治乳腺癌术后3年以上患者的经验,其最大特点是先辨病后辨证,辨病辨证相结合,扶正祛邪为根本,调摄冲任显独特。不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有效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综述中医药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研究进展。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引起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最常见药物,通过文献检索,对目前中医药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单味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1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因子)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非哺乳期乳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免疫指标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生育情况、不同乳房炎性结块面积及有无先天性乳头畸形者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差异。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0),而CD56+16+NK细胞、IgM、C3、C4及B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生育高峰年龄组(25~34岁)和非生育高峰年龄组(21~24岁及35~44岁)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C3、B因子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生育高峰年龄组C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生育状况对CD3+T细胞水平的变化有影响(P<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未生育组CD8+T细胞水平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娩后≤2年发病组和>2年发病组(P均<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和>2年发病组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C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B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均低于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0),CD56+CD16+NK细胞、IgA、C4及B因子水平则高于后两组(P均<0.050),CD8+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C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CD3+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C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有先天性乳头畸形组C3、B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无先天性乳头畸形组CD3+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C3、C4和B因子水平则高于后者(P均<0.050);有无先天性乳头畸形两组间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发病年龄、生育状况及乳房炎性结块面积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孙霃平  刘胜  高秀飞 《新中医》2006,38(8):82-84
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均出自《金匮要略》,分别用于治疗百合病、脏躁,两方均为治疗精神、情志性疾病的经典方剂。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复发均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合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机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