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1905年,Codivilla报道了1例髋内翻病人,行股骨大粗隆下截骨,通过跟骨牵引来延长肢体,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Codivilla被后人称为肢体延长之父。从1951年开始,Ilizarov等对各种创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从临床、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科学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了组织再生的一般生物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软骨瘤病 (osteochondroma)是发生在骨表面的骨性突起 ,其顶端有一软骨帽 ,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患[1] ,6 5 .0 %的病例有家族史 ,且有一代比一代严重的趋势 ,男性多发。临床资料例 1:男 ,8岁。发现左腕掌侧肿块 4年 ,左肘外侧突出、左前臂弯曲 2年。其母亲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史。体检 :一般状态佳。左前臂向尺侧弯曲 ,左肘桡侧向外突出 ,可触及一大小 1.5cm×1.5cm× 1.5cm肿块 ,质地坚硬 ,在牵拉旋转前臂并用拇指推顶突出部后可暂时复位。左腕掌侧 ,腕掌横纹上 5 .0cm处可触及 3.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分析步行负荷试验(GLT),神经根沉降征(NRSS)与传统影像学(MRI)诊断的一致性,探讨2种方法的关联性,评价它们在中央型腰椎椎管狭窄症(L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RI诊断为LSS的32例患者(59个节段)进行GLT及腰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等定位体征检查,统计NRSS的阳性分布特征,分析GLT、NRSS及MRI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GLT阳性24例(42个节段),阴性8例(17个节段)。NRSS阳性22例(40个节段),阴性10例(19个节段)。除L4节段外,所有节段GLT阳性与MRI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L4,5节段外,所有节段NRSS阳性与MRI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2~5节段GLT阳性与NRSS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评价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在MRI诊断基础之上,GLT与NRSS对于LSS的诊断具有一定敏感性,二者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二者结合有助于LSS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04-2017-04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术,按术中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45例)、对照组(无骨水泥渗漏,75例),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对比两组穿刺点、骨密度、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有无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资料,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结果本研究中120例OVCF患者共4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7.50%;骨水泥渗漏部位主要为椎旁静脉(25.00%)、椎管内硬膜外(5.83%)、椎间盘(5.00%);观察组骨密度-(0.26±0.07)、骨水泥注入量(3.69±0.10)ml、脊柱后凸Cobb角(19.46±1.23)°、穿刺点单侧62.22%、骨水泥注射时期粥状期17.78%、椎体裂隙征28.89%、椎基静脉孔相通17.7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后凸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是导致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患者在PVP术中可能因脊柱后凸Cobb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骨水泥渗漏,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中,是否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对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47例应用PHILOS接骨板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密度),及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量、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撑螺钉组的复位丢失程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无支撑螺钉组(P<0.05).结论 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手术中应用肱骨距支撑螺钉可以使骨折复位及固定更加牢靠,术后功能康复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6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对侧髋部骨折分组,对两组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首次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围术期实际失血量、术后短期瞻望、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15例出现对侧髋部骨折;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术后短期谵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Harris评分、术后FIM评分是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后谵妄、内科合并症等被动因素,以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等主动因素.术后患者需积极接受内科疾病的治疗,并增强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髋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以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波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0.1岁。应用Lauge-Hansen和Danis-Weber分类法分类,旋后外型度5例,度10例,旋前外型5例;B型15例,C型5例,其中单纯后踝骨折未分类1例。术中应用踝外侧偏后和前方联合切口复位后踝,在维持良好复位下自前向后用4 mm钛质空心钉内固定骨折,然后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8个月(11~6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3.8周(10~16周)。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结论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同时采用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创伤小,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硬膜外造影后多排螺旋CT检查(MSCTE)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8层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扫描、三维重建,进行CT、MRI和MSCTE影像学对比研究,分析MSCTE影像特点。结合手术探讨MSCTE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改进的硬膜外造影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三维影像资料。椎管内软组织界限表现力MSCTE优于MRI和CT,同时还兼有CT的骨显示优势。结论MSCT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用于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的诊断,还适用于CT和MRI难以明确的椎管内隐蔽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长骨的不同X线形态及其在延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推断出延长骨的骨痂类型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均为1990-2001年间在我院行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术患儿的X线片,根据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区或带的出现分类。结果:在延长结束期截骨部位影响骨痂的横径,在治疗结束前发现全部X线片均表现为不良骨痂形态的都是有干部位截骨,在术后5周和延长结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成角畸形,在治疗末期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带的出现与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在外固定解除前延长骨痂带有不完全的骨小梁结构和低密度区发生骨折的危险很高。骨痂带有轴向偏移、低密度区、不充分的横径在延长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延长骨良好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腰痛病人腰椎矢状位序列及椎旁肌形态与疼痛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腰痛病人85例,记录病人基线时腰痛发作的持续性、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病程、药物缓解情况以及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于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腰椎前凸顶椎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