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中胫骨冠状面弯曲对胫骨假体对线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摄下肢全长X线片并测量胫骨冠状面弯曲角度(tibial bowing angle,TBA),TB...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远端外翻角(DFVR)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间因骨性膝关节炎入院行初次人工TKA的患者共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DFVR。观察并记录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股骨长度、股骨颈干角(FNSA)、股骨颈长度(FNL)、股骨弯曲角度(FBA)及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mLDFA)等参数,并分析与DFVR的相关性;定义FBA>3°为股骨弯曲,分为弯曲组和非弯曲组,比较并分析2组在不同DFVR的力线不良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DFVR为6.66°±2.06°(2.78°~12.84°),与FBA有强相关性(r=0.845,P<0.01),与年龄及mLDFA有弱相关性(r=0.377、0.446,P<0.01),与其余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明显的股骨弯曲(FBA>3°)的发生率为37.8%,弯曲组与非弯曲组在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度为5°或6°时,力线不良的发生率(截骨误差>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度为7°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中股骨弯曲发生率较高,且DFVR与股骨弯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携带人神经营养素3(hNT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连接的方法构建pGC-E1-hNT3-EGFP质粒,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PCR、酶切、测序和对比验证hNT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pGC-E1-hNT3-EGFP、pHelper 1.0和pHelper 2.0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经大量扩增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鉴定和测定滴度。结果:克隆得到512 bp目的hNT3全长基因,经过PCR扩增、酶切鉴定、序列测定证实,hNT3基因成功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可实现hNT3基因的表达,且病毒滴度为5×107TU/L。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hNT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能在293T细胞中扩增获得足够高的病毒滴度,可作为基因转染的有效工具在将来神经损伤修复实验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郎俊哲  章轶鸥  金建锋  吴鹏  陈雷 《中国骨伤》2018,31(10):912-915
目的:探讨肌少症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髋部骨折患者187例,男99例,女88例;年龄50~95(77.40±10.58)岁。观察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脂肪总量、骨矿含量(BMC)、身体质量指数(BMI),握力、术前血维生素D、血白蛋白、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评分(ASA)及NMS运动评分。根据握力和ASMI,将患者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统计分析。结果:符合肌少症诊断的患者99例(52.9%),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的发生与高龄、高ASA、低脂肪总量、低骨矿含量、低BMI,低白蛋白、低NMS评分相关,随后进行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OR=1.804,P=0.048),高ASA评分(OR=3.052,P=0.001),低脂肪总量(OR=0.843,P=0.006),低骨矿含量(OR=0.203,P=0.026)是髋部骨折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高龄、高ASA评分、低脂肪总量、低骨矿含量可能是髋部骨折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矢状位位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鹏  陈雷  郎俊哲 《中国骨伤》2016,29(4):340-344
目的 :探讨造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矢状面上股骨假体不同位置放置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12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之间,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入院,且由同一主刀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全长片矢状面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分为3组:FPFA3°为屈曲组共68例,其中男18例,女50例,平均年龄(68.59±6.16)岁;0°~3°为中立组共143例,其中男33例,女110例,平均年龄(69.26±6.74)岁;0°为过伸组共40例,其中男8例,女32例,平均年龄(70.31±6.70)岁。观察并记录各组研究对象的身高、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股骨长度、股骨前弓角度及术中股骨远端切除厚度等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屈曲组、中立组及过伸组的FPFA分别为(4.48±1.52)°、(1.93±0.57)°、(-1.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指标中股骨前弓角、身高、股骨长度各自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FA与股骨前弓角、身高、股骨长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05、0.164、0.390。结论:股骨前弓角度大、股骨长度短、身高矮均会造成术后股骨假体的过伸位放置,其中股骨前弓角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的探讨一期胸腔镜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切除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并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切除情况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术后无死亡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创口、胸腔感染及脑脊液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手术时间200~350min,出血80~350mL,随访时间为26.6个月(12~48个月),术后6例有胸背痛、3例有咳嗽、4例有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定。结论后路椎板减压联合胸腔镜治疗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辅助线优化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简单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扬波  沈翠华  袁健东  吴鹏  郎俊哲  陈凯  陈雷 《中国骨伤》2016,29(11):1033-1039
目的:探讨术前通过C形臂X线透视体表定位辅助线,术中利用辅助线引导,置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主钉和螺旋刀片导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AO31A1型和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32例,传统手术组62例,其中男14例,女48例,年龄52~95岁,平均(69.58±8.55)岁,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辅助线组70例,其中男15例,女55例,年龄61~88岁,平均(71.94±7.64)岁,在传统手术方式基础上,增加了体表和C形臂X线透视的辅助线定位,并在术中使用这些辅助线指导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主钉和螺旋刀片的导针定位。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总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辅助线组1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的并发症外,其余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13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81±3.07)个月。辅助线组手术时间(56.16±6.36)min较传统手术组(59.06±9.19)min明显缩短(P=0.035),辅助线组总透视次数25.89±5.81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31.32±9.81(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线标记法简单易行,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肌少症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1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123例;年龄53~92岁。术前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及握力。术后随访临床预后包括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2周及3、6个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握力和ASMI,将患者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根据随访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分为预后佳与预后不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肌少症是否是患者髋关节术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有181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第2周及3、6个月。结果显示,术后创口周围感染16例,下肢静脉血栓14例,无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符合肌少症诊断患者82例(45%),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更高,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更长,术后感染及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关节功能评分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肌少症(P=0.008),半髋(P0.001),糖尿病(P=0.016),术后感染(P=0.018)是术后功能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肌少症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肌少症可能是改善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