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刺拔罐加局部封闭治疗痛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多年来采取针刺、拔罐加局部封闭治疗痛风 40例,并随机与 20例单纯针刺对照,统计疗效有明显差异。 1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男 32例,女 8例;年龄最小 20岁,最大 70岁;病程最短 2d,最长 20年。辨证分型:湿热蕴结型 28例 (70% ),气滞血瘀型 5例 (12% ),肝肾阴虚型 7例 (18% )。 2治疗方法   治疗前每位患者均作血尿酸浓度测定,大多数患者均高于 400μ mol/L。 2. 1针刺法 局部取天应穴,齐刺法。配穴:太冲、大都、丘墟、太白、血海、膈俞,均刺患侧穴,针刺加电针 15min。 2. 2拔罐法 天应穴齐刺 15min后出针,用七星…  相似文献   
2.
中风之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本人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的针灸疗法"巨刺"法,治疗中风疑难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有头针"对刺",体针穴位对刺法等,采用"补左泻右"、"泻南补北"、"补虚泻实"等手法,试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康复,并举疑难病症一例,加以分析研究,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浙江的针灸事业长盛不衰,浙江的针灸医家也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由于浙江当代针灸名家汇聚,临证经验丰富,不仅使针灸医学造福于广大患者,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曾对楼百层、高镇五等名家的临证精要进行了总结[1-3],本文继续在参考部分他人总结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整理宣丽华、陈华德、王锦槐、孔尧其、王元潮5位当代浙江省针灸名家的临证经验之精要.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对每位医家的生平、成长之路、治学经验、医德医风、科研教学成果等不作叙述.  相似文献   
4.
王元潮 《光明中医》2006,21(6):F0003-F0003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本人利用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更提高了临床疗效,并阐述几种特殊的针刺手法和典型病历,详细地阐述了致病原因及自己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 985~ 1 999年 1 5年间遇“萎症”数1 0例 ,选取小儿“萎症”1 0例 (成人除外 ) ,总结研究 ,年龄为 3~ 8岁 ,病情为“小儿急性脊髓灰白质炎”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患儿均由他院或上级医院诊断经住院治疗后遗下肢瘫痪 ,经多方治疗无效 ,转治我院门诊 ,男 4例 ,女 6例 ,“双下肢瘫痪 4例 ,单侧下肢瘫痪 5例 ,原因不明性下肢瘫痪 1名 ,无重度瘫痪 ,病程 2例〈3个月 ,6例〈6个月 ,1例为〈1年。1 .2 诊断标准   (1 )小儿萎症前期有发热史。   (2 )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性瘫痪性症状 ,肢体运…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各地治疗LIDP临床各种方法报道,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疗效较好的方法加以总结提高,并利用细胞分子学、电学、生化学的观点分析它的治疗机理,提出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贴敷、艾灸等多样化综合治疗,可提高LIDP总体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沈文化  王元潮 《中国骨伤》2000,13(12):751-751
林×× ,女 ,71岁 ,因救落水儿童致左 6~ 8肋多处骨折。入院当晚 7时 ,因转侧活动后 ,突感胸痛 ,严重呼吸困难 ,被迫采取端坐位 ,面色青灰 ,唇绀 ,大汗淋漓 ,手足冰冷 ,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 ,心率加快 ,脉细弱 ,血压下降 ,神志模糊。心电图检查 ,左房左室肥大伴劳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立即给病人取坐位 ,两足下垂 ,高流量氧气吸入 ,镇静止痛 ,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 ,半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 ,胸痛窒息感好转 ,尿量增多 ,汗出止 ,手足转温 ,3小时后病人呼吸渐趋平和 ,安静入睡。在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监测下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的早期护理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沈文化,王元潮笔者总结了45例骨盆骨折的早期护理工作,现分述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36例,女9例;20~40岁33例,40岁以上12例;骨盆边缘骨折25例,骨盆环骨折12例,多发性骨盆骨折8例...  相似文献   
9.
中风虚实补泻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之证.即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重则死亡,轻则遗留半身偏瘫,而在治疗过程中,如不知辨别虚实补泻,临床有损疗效。笔者临证,深有感触,抒发己见,以求证于同道。1实证宣泻论 实证宜泻是每位医生皆知之理,但在临床辨别虚实要达到明确精到恐非易事。本人认为中风患者为缺血性与失血性两大类.中风后脑部产生气滞血瘀,痰阻神昏,口眼歪邪,语塞,半身废用,随之产生肢端水肿,皮色改变.肢体佝挛.这一系列证状均为实证表现.实证宜泻,泻之在即,《灵枢九针篇》曰:“知机之道者,不可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