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方法比较采用自制器械行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所致胸椎管狭窄症28例,与蚕食法、漂浮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症状加重、术后半年JOA评分等5项指标。结果用自制器械行骨刀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出血少85.34±10.27ml/节段(P<0.01),手术时间缩短26.11±3.40min/节段(P<0.05),症状加重少7.14%(P<0.01),术后半年JOA评分增加9.43±1.01(P<0.05),但脑脊液漏发生率10.71%,无明显差别。结论骨刀撬拨法整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黄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全髋翻修手术前后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32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的符合率和再翻修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89髋(67.42%),未恢复者43髋(32.78%),术后5 a旋转中心恢复者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再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为6髋(6.74%),大大低于旋转中心未恢复者11髋(25.58%),P〈0.01。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对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椎间孔内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20例,术前及术后7d均行CT检查,测量脊柱旁矢状位重建后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及椎间孔面积。结果术前椎间孔上下径为(23.80±2.27)mm,上前后径为(11.63±1.61)mm,下前后径为(11.67±1.35)mm,横截面积为(63.15±4.34)mm^2;术后分别为(22.50±1.76)、(12.95±1.34)、(11.84±1.12)mm及(57.43±3.54)mm^2。手术前后上下径、上前后径比较,P均〈0.05。结论部分椎弓根椎体内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可使患者椎间孔上下径缩小、上前后径扩大。  相似文献   
5.
我院骨科近几年来应用拱状叉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30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多 药耐药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8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和11例截肢患者正 常组织中P gp的表达。结果:38例软组织 肉瘤中P gp的表达率为(31.02± 17.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66± 2.58)%;P gp在肿瘤直径>9cm的肿瘤 中的表达率(38.51%)明显高于直径<9 cm者(25.56%)。P gp在高分期肿瘤中的 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期肿瘤患者。结论: P gp可能是引起骨与软组织肿瘤原发耐药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有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孔镜组采用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开窗组采用经典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等一般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肢疼痛及腰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通过MRI观察术后椎旁肌残存率。结果:PEID组及FD组皮肤切口长度分别为(0.7±0.1)cm和(5.0±1.8)cm,出血量分别为(8.0±3.0)ml和(62.0±50.5)ml,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d和(11.0±2.5)d,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0±0.5)d和(3.0±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1年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及FD组术后24 h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99±0.32和5.44±1.31,术后1年分别为1.56±0.60和3.05±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肌酸激酶术后24、48 h较PEID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年,PEID及FD组Macnab优良率分别93%和95%。通过MRI观察,PEID组术后1年椎旁多裂肌残存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安全可靠,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椎旁肌保护、手术切口、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椎间孔镜更具优势,更符合微创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骨与软组织肉瘤常规化疗疗效较差,普遍认为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MDR的分子机制,将为逆转耐药、及早给予个体化化疗、提高化疗疗效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胸腰椎晚期后凸畸形患者,25例有进行性腰背部疼痛、平卧困难,8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术前Cobb's角25-71°,平均44.6°。手术均采用单纯后路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6.1°,P〈0.01,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率86.5%,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神经损害症状恢复(Frankel分级,C、D级,6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例C级恢复至D级),外形满意,平均术中出血940ml,输浓缩红细胞2~8u,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平均矫正度数丢失2.1°。结论对于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60。的患者单纯后路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手术治疗是理想选择,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