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开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制 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9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左4只,右5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设计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腕背支的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8例,示中指及中环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7例。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常侧远端指脂两点辨觉为3.2-6.1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6指,良8指,可4指。结论: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背或掌侧皮肤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01-2017-09,收治46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行肿瘤切除、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处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肿瘤占位节段、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类型等相关因素,并予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上述因素与术后JO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9例,近全切4例,次全切3例;肿瘤类型: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13例,室管膜瘤6例,肠源性肿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回植的椎板均骨性愈合。术前JOA评分为平均(9.7±1.6)分,末次随访时已改善至平均(15.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均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占位节段、肿瘤类型等因素,均与术后JOA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较好,其术前JOA评分和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前予以手术,同时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全切,以达到更好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之间的关系,以及炎性指标在此类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于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58例,均采用前路或后路脊髓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存在NP分为NP组和非NP组;NP组进一步分为持续疼痛组、疼痛进展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血清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检测,同时采用JOA评分评价脊髓损伤情况(依据JOA改善率,分为优、良、一般和差).结果 ①术后1个月:在颈段,NP组患者的血清TNF-α、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段,NP组患者的血清TNF-α、PCT水平显著高于非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段,NP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组患者的TNF-α水平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一般组和差组(P<0.01);而血清PCT水平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4).③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持续疼痛组的血清TNF-α、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P组(P<0.05);疼痛进展组在术后1、6个月时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P组(P<0.05),术后6个月时的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P组(P<0.05).持续疼痛组的血清TNF-α、CRP和PCT水平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进展组的血清TNF-α、CRP和PCT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时(P<0.05).结论 血清炎性指标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N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在关节镜下复位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23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型9例,型14例。手术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操作,复位骨折块,引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绕过前交叉韧带的后方,并在前交叉韧带前方骨折块的方向呈"8"字交叉或打一单结。通过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由胫骨结节内侧向关节内骨折缘钻2个骨隧道,引出编织线,皮下打结固定,术后支具固定46周。术后摄片复查随访,并以Lysholm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Lachman征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Lysholm评分为9098分,平均95.5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并以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益肾通痹汤对大鼠压迫性神经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每组18只.采用王拥军等建立的腰神经根压迫造模法对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和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大鼠进行造模,空白组大鼠切开背部后立即缝合.造模成功后,甲基强的松龙组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中药组以益肾通痹汤灌胃,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并以益肾通痹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仅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对各组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和神经根损伤区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行为学特征:7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61.309,P=0.000;益肾通痹汤:F =98.078,P=0.000;联合应用:F=39.654,P=0.001);14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156.902,P=0.000;益肾通痹汤:F=196.267,P=0.000;联合应用:F =29.512,P=0.002);28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 =96.098,P=0.000;益肾通痹汤:F=78.204,P=0.000;联合应用:F=19.090,P=0.001).②正常神经元:7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3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中药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与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87;P =0.069),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8,P=0.002);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67),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4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98),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变性神经元:7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154.521,P=0.000;益肾通痹汤:F=102.721,P=0.000;联合应用:F=19.512,P=0.002);14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 =54.912,P=0.000;益肾通痹汤:F =60.451,P=0.001;联合应用:F=12.720,P=0.002);28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67.912,P=0.001;益肾通痹汤:F =53.109,P=0.001;联合应用:F=9.560,P=0.002).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益肾通痹汤能够减轻机械压迫性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以及正常神经元再生,具有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益生菌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腰穿或腰大池脑脊液引流、钙离子拮抗剂、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2粒,1天2次,每粒胶囊活菌不低于1.0×107 CFU。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并发症、外周血炎症水平,以及短期(出院时)和远期(出院半年)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2.00(1.75,3.00)分比2.00(1.00,2.0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0(1.75,14.50)分比2.00(1.00,3.00)分]以及MMSE评分[(20.15±5.28)分比(24.07±6.70)分]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益生菌能显著改善病人出院时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出院半年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0(1.75,5.25)分比2.00(1.75,2.00)分]以及MMSE评分[(21.90±5.66)分比(24.77±4.29)]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Rankin评分间[2.00(1.00,3.00)分比1.00(0.00,2.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益生菌对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在出院半年仍然明显。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早期应用益生菌能降低病人外周血炎症水平,并促进病人短期和远期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20月10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n=3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n=24).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第1、3、7天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FPR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HIS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P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第1、3、7天,预后良好组FPR、血肿体积、NHISS评分逐渐降低,各时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FPR、血肿体积、NHISS评分逐渐升高,各时点的FPR及第3、7天的血肿体积、NHISS评分与本组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7天,预后不良组FPR、血肿体积、NHI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5,截断值为25.5;血肿体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24,截断值为13.2 ml;NHIS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96,截断值为7.50分.FP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效果较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R、血肿体积、NHISS评分是影响原发性急性脑出血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PR水平在原发性急性脑出血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可作为评估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