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反应机制.方法 检测51例老年患者(≥6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的TRAP阳性细胞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因子(VEGF)、纤维生成因子-2(FGF-2)表达的分布.结果 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全部股骨头坏死修复区的过渡带, 并随着放射学分期的进展,沿着修复区的过渡带向中心分布.HIF-1α表达在靠近坏死区的纤维坏死带和过渡带的内皮细胞;VEGF表达在修复区的水肿带;FGF-2则表达在整个修复区的血管壁和骨髓细胞.结论 在晚期股骨头坏死的坏死区无HIF-1α、VEGF、 FGF-2的表达,而参与修复区的血管生成反应;TRAP阳性细胞则出现在骨塌陷后的新生骨周围,并沿着新生血管向中心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降脂、抗凝药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及病理机制。方法 选用大白鼠6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给予不同的药物,D组不给药,空白对照。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 ①光镜下B、C两组较A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A组接近D组。②电镜下B、C两组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较多见于A组,A组接近D组。③C组凋亡骨细胞多见于其它组,A组接近D组,A组BcL-2表达多于其它组。结论 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降脂、抗凝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优于单纯应用降脂药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坏死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卫哲  李景南  张新 《中国骨伤》2004,17(9):540-541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3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骨细胞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实验组较对照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电镜下实验组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线粒体及高尔基体肿胀,染色质边聚较多见。实验组凋亡骨细胞增多,bcl-2表达骨细胞轻度增加。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凋亡和坏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 ,探讨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对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冲击注射地塞米松 )与实验组 (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蚓激酶 )。实验 30 d处死动物 ,取股骨头作肉眼、常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1肉眼观察实验组股骨头剖面呈红色 ,对照组呈浅红色 ;2光镜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 ,脂肪细胞增大 ;3电子镜下对照组见死亡骨细胞 ,细胞体积缩小 ,核固缩比实验组多见。结论 :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抗凝药物有助于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师仍具有挑战性,尤其是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术后功能常不满意。但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发展,对骨折钢板固定生物力学更深入的了解,保护软组织的微创技术及锁定钢板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的优良率。虽然医师尽最大努力,但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仍不理想,术后功能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使药物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为可能。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的药物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提出降脂、抗凝药联用不能完全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以脂肪代谢紊乱和血管内凝血为主要发病机制,其他一些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法复位外固定与LC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在1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106例采用了手法复位外固定,37例采用了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所有的患者根据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随访18.3个月.外固定优良率为56.6%,内固定为89.2%,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L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较手法复位外固定有更加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空心钉脱出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于天津医院创伤骨科行内固定治疗的1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1例,女74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岁.摔伤83例,车祸45例,其他损伤7例.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5例,Ⅳ型51例.随访16~56个月,平均38.2个月.[结果]52例(38.5%)发生股骨颈短缩愈合;9例(6.7%)发生骨折不愈合;20例(14.8%)出现股骨头坏死;42例(31.1%)术后发生空心钉脱出,其中伴短缩愈合24例(46.2%)、不愈合6例(66.7%)、股骨头坏死12例(60%).术后空心钉脱出的发生与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及骨折复位的Garden指数密切相关;且与骨折短缩愈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有密切关系.[结论]密切关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的松动情况,防止空心钉过度脱出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