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锁定螺钉装置存在刚度较高、近钢板侧应力集中的缺陷。近年来,因为传统锁定螺钉装置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较低,对侧皮质锁定技术(FCL)逐渐受到重视。其能降低传统锁定螺钉装置80%的固定强度,且保留锁定螺钉装置整体固定强度,提供弹性固定和骨折断端的平行微动,骨折端的骨痂生长较多、对称。在治疗骨折的理论上,FCL有新突破。在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中,可以使传统锁定螺钉装置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DTV)是THR、TK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DVT防治一直受到重视.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1.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DVT)是THR、TK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DVT防治一直受到重视。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随着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普及,假体质量的改善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多数高龄或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已不再被列为手术禁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尽管切开复位内或外固定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但是仍然有5%-10%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原因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局部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具体局部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由局部因素造成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固定后骨不患者87例,分析判断局部因素的具体原因。医源性局部因素包括:未达有效固定,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忽略植骨,复位不良,内固定后感染,缺乏正确康复指导;患者因素包括:损伤严重,特殊部位,活动过早与过多。 结果与结论:医源性因素占73.0%,患者因素占27.0%。在医源性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忽略植骨占26.1%,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3.9%,未达有效固定占21.7%,未达必要复位占15.2%,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7%,术后感染占4.3%。在患者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动过早过多占50.0%,损伤严重占32.4%,特殊部位占17.6%。在总因素中,客观因素占13.5%,人为因素占86.5%。减少医源性因素是减少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膨胀髓内钉顺行插入治疗肱骨干骨折25例,其中15例行闭合复位,10行骨折端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随访1~3年,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骨感染、医源性骨折、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有2例发生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撞击征.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出血小、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07年8月~2011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6~50岁,平均28.7岁。受伤原因:打球运动受伤15例,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4例。均为急性损伤。骨折分类按照Meyers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改良分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3-06诊治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118例,总结经验提出下胫腓联合损伤改良分型:Ⅰ型为单纯前联合或后联合的韧带撕脱性骨折(Tillaux骨折);Ⅱ型为一侧撕脱性骨折伴另一侧韧带损伤,如前联合撕脱性骨折伴后联合损伤,或者后联合撕脱性骨折伴前联合损伤;Ⅲ型为下胫腓联合前后均呈严重撕裂性损伤而没有骨折;Ⅳ型为Maisonneuve骨折。结果 1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7(6~32)个月。5例发生踝关节不稳定,4例踝关节慢性疼痛,3例螺钉断裂,2例出现下胫腓联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下胫腓联合融合,2例出现踝关节撞击征。1例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蒋中远标准评定疗效:优73例,良27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8.5%。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改良分型可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能够使手术规范化,大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内固定手术与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结果对比,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9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3例(观察组)和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43例(对照组),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膝...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尽管切开复位内或外固定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但是仍然有5%-10%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原因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局部因素是最主要原因。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具体局部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由局部因素造成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固定后骨不患者87例,分析判断局部因素的具体原因。医源性局部因素包括:未达有效固定,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忽略植骨,复位不良,内固定后感染,缺乏正确康复指导;患者因素包括:损伤严重,特殊部位,活动过早与过多。结果与结论:医源性因素占73.0%,患者因素占27.0%。在医源性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忽略植骨占26.1%,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3.9%,未达有效固定占21.7%,未达必要复位占15.2%,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7%,术后感染占4.3%。在患者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动过早过多占50.0%,损伤严重占32.4%,特殊部位占17.6%。在总因素中,客观因素占13.5%,人为因素占86.5%。减少医源性因素是减少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