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先生最近两年时常感觉双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但不感觉疼痛,最近3个月麻木加重,有时会在夜间睡眠时麻醒。当地医院的医生为他进行了肌电图检查,确认他的问题是腕管综合征。由于工作繁忙,陈先生并未采取治疗措施,可是最近症状加重,于是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寻求治疗。经常规检查后,我们决定对其进行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典针刀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标本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0~95(82.54±6.94)岁,共52侧(其中有2侧无法试验),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进行人体标本上模拟经典针刀术式松解腕横韧带的操作,并测量4个进针点到周围解剖结构的距离,计算其对神经血管的直接损伤率,并定义针刀离神经血管的最短距离≥2 mm为安全。结果:试验术式中针刀对神经、血管的直接损伤率分别为14%、12%。4个进针点对神经直接损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进针点对血管直接损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4个进针点中,对神经的安全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桡侧进针点1和进针点3比尺侧进针点2和进针点4的安全性高(P0.05)。4个进针点对血管的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桡侧进针点1比尺侧进针点2和进针点4的安全性高(P0.05)。结论:经典针刀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安全性与其进针点位置有关,桡侧近心端进针处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de Quervain病,是第1伸肌室内的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在滑动时受阻力产生疼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与其解剖结构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症状及体征与辅助检查能较好的确诊该病。轻微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通过休息、支具限制活动及口服药物等就能得到改善,中医疗法及理疗也对该病有一定帮助。针刀疗法作为中医微创手术,是一种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性手术之间的梯级治疗,通过松解第1伸肌室来解除卡压。类固醇注射是该病临床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其疗效与注射的精准程度有关同时受到患者基于解剖结构变异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在超声下识别第1伸肌室内的间隔能帮助患者更好的选择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手术疗法能更彻底从解剖结构上改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情,临床应注意术式的选择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本文从解剖结构方面论述该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主要分析各疗法的治疗靶点及临床选择运用情况,旨在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就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7例,男18例,女39例;年龄20~63(43.26±10.39)岁;病程4个月~35年,平均(11.74±9.47)年。分析患者的疼痛情况、影像学、Tinel征情况。结果: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多为双侧出现,区域主要集中在颞部,多伴发枕部、头顶、眼眶疼痛;VAS评分有随病程增加而下降趋势;影像学有椎间盘突出(91.30%)、椎体不稳(73.91%)、寰枢椎移位(56.52%)、颈椎曲度变化(54.35%)等改变;Tinel征诱发点数量为3~24(13.58±5.8)个/人,存在健侧与患侧的个数及程度差异,患侧个数及程度显著大于健侧(P0.05);颈源性头痛患者多在C2,3关节突关节(92.98%)、乳突后(89.47%)、枕大凹(89.47%)、C3,4关节突关节(84.21%)、第3枕神经(80.70%)等区域有Tinel征阳性诱发点。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多伴有双侧而非单侧疼痛,并存在影像学改变和Tinel征阳性诱发点,Tinel征试验是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