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具有强大的捕捉、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能力,在病原微生物或炎性因子的刺激下逐渐成熟,并由外周组织迁徙至次级淋巴器官,活化、调节效应T细胞,在调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Cs中存在一类负向免疫调节的细胞亚群,它们通过对自身抗原或无害的外源性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来维持自身免疫的稳态,这部分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DCs被称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DCreg)。DCreg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能够诱导免疫耐受,且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DCreg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的新工具。本文就DCreg的生物学特性,DCreg与移植免疫耐受及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患者而言,以关节腔液检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侵入性的并且是痛苦的。由于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测措施,已被用作感染性疾病的预测指标,故推测其可能作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指标之一。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联合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关节置换翻修的患者。根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学会的标准,其中77例确诊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其余137例为无菌性松动。收集并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计算其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结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其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94%和86.13%。血小板计数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特异性高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因此认为血小板计数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怀疑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可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在食管胃结合部癌(AEG)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分别采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28例)和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式(38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对比,除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流质时间两个方面略有差异外,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在术后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也要低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随访618个月,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因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且进食具备双通道路径,能较好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同时,保留了十二指肠路径,能有效刺激胆汁分泌,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此外,此术式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是SiewertⅡ、Ⅲ型AEG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与小剂量麻黄碱联合使用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万汶与麻黄碱联合用于CSEA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观察其对CSEA下剖宫产手术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防治效果,用来增加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相比能够显著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率(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能够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率(P<0.05),Ⅲ组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在麻醉后1、3、5 min有一过性心率增快(P<0.05),在麻醉15 min后(胎儿娩出后),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高(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相比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有效预防CSEA下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膦酸盐在临床上使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对骨质疏松和骨源性恶性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并发症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P-ONJ)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该文就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诊治胃肠间质瘤(GIST)伴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收治的1例巨大(直径>10 cm)小肠间质瘤伴肝转移患者展开MDT讨论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该例患者为一46岁女性,初次就诊时即确诊GIST伴肝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采用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缩小,后经2次MDT讨论后成功完成了原发灶及转移灶的R0切除,患者术后继续口服伊马替尼600 mg/d治疗,截至目前总生存期已达31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征象,仍继续随访中。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手术治疗是GIST伴肝转移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在临床工作中,可合理运用MDT诊疗方式并贯彻于GIST伴肝转移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临床上的灾难性疾病,往往导致假体失效,需要全身抗生素联合手术才能根治感染,给医生、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保留假体清创、Ⅰ期翻修具有严格的适应证,满足条件的病例少。Ⅱ期翻修仍然是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金标准,适用所有感染状况,治疗成功率高。在Ⅱ期翻修中,抗生素缓释系统起着关键作用,抗生素缓释系统载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包括经典的骨水泥及可吸收生物材料,骨水泥具有很强的力学强度、但是抗生素释放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可吸收生物材料可以持续高浓度释放抗生素,但机械强度差,不能单独使用。将骨水泥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联合应用,将是一种理想的抗生素载体,骨水泥是最常用的抗生素载体,但是抗生素释放浓度24 h后急剧下降,若低于最低抑菌浓度,将难以控制感染,并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可降解材料可完全释放抗生素,释放时间长、浓度高,但是机械强度低。抗生素间隔器(spacer)在控制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将如何进一步延长抗生素缓释系统抗生素释放时间、增加抗生素释放量的同时,维持材料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病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均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统计患者皮瓣成活及并发症情况,对患者吞咽功能、语音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唾液酸(SA)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经病灶切除、皮瓣设计、皮瓣切取、吻合修复等步骤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率达到了95.7%(45/47)。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SA水平为(0.72±0.24)mg/L,显著低于术前的(0.96±0.27)mg/L(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IL-2水平为(13.94±4.12)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5.69±1.38)μg/L(P<0.05)。术后3个月,患者吞咽功能:2级9例(19.1%)、3级38例(80.9%)。术后6个月,34例(72.3%)患者发音清晰。并发症包括:瘢痕14例(29.8%)、色素沉着39例(83.0%)、瘙痒24例(51.1%)、皮区感觉异常43例(91.5%)。 结论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效果满意,皮瓣成活率高、吞咽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逆向工程软件结合薄层CT测量活体总牙周膜面积及剩余牙周膜面积的方法。方法 采集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活体数字人)男性第23号头颅薄层CT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通过Geomagic Stadio软件优化模型,将牙周膜建模后模型通过Geomagic Stadio软件自带测量功能测量牙周膜面积。结果 测量所得的牙周膜面积符合解剖学规律,上颌牙牙周膜大于下颌牙周膜;上颌牙周膜面积: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尖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中切牙> 侧切牙,下颌牙周膜面积: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尖牙> 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中切牙> 侧切牙。结论 利用逆向功能软件结合薄层CT能快速并准确地在活体上测出牙周膜面积、有利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SAMP-AS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60例患者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4株胃癌细胞系和1株正常胃黏膜细胞细胞系LSAMP-AS1的表达水平。结果 LSAMP-AS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LSAMP-AS1表达量与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BM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转移与LSAMP-AS1表达水平相关。LSAMP-AS1组织表达水平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为60.00%,敏感性为60.00%(AUC=0.607,P=0.043)。结论LSAMP-AS1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低表达LSAMP-AS1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