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获取腰椎CT数据,通过Solidworks 15.0软件建立椎间盘及关节软骨模型,建立正常L4,5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A模型)。模拟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过程,在A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上圆柱体切割工具模拟环锯作用,切除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建立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模型(B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左旋、右旋、左屈、右屈、前屈、后伸等运动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变化和椎间盘受力情况。结果与A模型相比,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运动状态下,B模型的最大位移和椎间盘受力均增大。侧屈、旋转取左侧和右侧平均值时,B模型最大位移变化为前屈>侧屈>旋转>后伸;椎间盘受力变化为侧屈>前屈>旋转>后伸。结论通过建立有效的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发现在6种运动过程下,L4,5节段的运动幅度均增大,椎间盘的应力均增加,推测双侧关节突损伤可造成脊柱的活动范围增大,加重脊柱不稳的趋势,增加腰椎椎间盘退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包内脂肪(EAT)、胸内脂肪(IAT)体积,探讨EAT、IAT体积、EAT/IAT比值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单纯MS患者97例,MS合并CHD患者118例.所有研究对象在64排CT扫描机上进行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应用半自动Volume软件程序逐层手动描画心包内、外脂肪轮廓,并计算出相应EAT、心包外脂肪(PAT)、IAT体积,分析EAT、PAT、IAT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间EAT、IAT体积、EAT/IAT比值与钙化分级、钙化积分、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MS合并CHD组年龄大于单纯MS组[(60.6±11.4)岁vs.(57.9±8.7)岁,P=0.001],有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29.7%vs.21.6%,P=0.03)、EAT[(98.3±41.4)cm3 vs(82.2±39.7) cm3,P=0.001]、IAT[(171.3±64.1)vs.(156.2±48.1) cm3,P=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增高[(7.1±1.8)%vs.(6.6±2.3)%,P=0.02],而总胆固醇(TC)[(4.9±1.2) mmol/Lv vs.(5.4±1.0)mmol/L,P=0.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1.1) mmol/L vs.(3.6±1.0)mmol/L,P=0.03]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0.4) mmol/L vs.(1.1 ±0.3) mmol/L,P=0.04]低于单纯MS组.(2)单纯MS者EAT、PAT、IAT体积均与性别、BMI、腰围、糖尿病、高脂血症相关(P<0.05); MS合并CHD者EAT、PAT、IAT体积均与BMI、腰围正相关(P<0.05).(3)MS合并CHD组EAT、IAT与钙化积分(r=0.45,P=0.017;r=0.5,P=0.013)、Gensini积分相关(r=0.476,P=0.015;r=0.563,P=0.017),而EAT/IAT比值与钙化分级、Gensini积分无关,与钙化积分呈负相关(r=-0.321,P=0.028).结论相同BMI及腰围下MS合并CHD心包周围脂肪EAT、IAT体积明显高于单纯MS;MS患者中,无论是否合并CHD,EAT、PAT、IAT体积均与BMI、腰围正相关.MS合并CHD者EAT、IAT体积与Ge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55例,所选患者均无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出冠状动脉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测量冠脉LM分叉角度、分叉管壁交点至斑块中心垂直线的直线距离。研究冠脉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和LM分叉角度的相关性。结果23例左前降支(LAD)存在斑块的患者中,LM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9例左回旋支(LCX)有斑块者中,LM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作为一种潜在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6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SCTCA的完整资料,其中48例与近期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并对64层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了分级评估。结果:562例患者中有48例经CCA证实,48例720个节段中有687个节段可做定量评价,SCTCA发现98个节段有狭窄,CCA发现92个节段有狭窄,SCTC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8.1%,阳性预测值为88.7%,阴性预测值为99.2%。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从而对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5~81岁,平均55.14岁;L_(3,4)8例,L_(4,5)61例,L_5S_118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进行减压手术。术前,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采用VAS、ODI进行评估,并采用MacNab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8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前及术后3、6个月,VAS评分(评分表按mm计算,总分为100分)分别为63.88±8.56、13.22±8.24、6.83±9.43;ODI评分为59.96±12.60、9.08±10.55、5.64±6.84,术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41例,良30例,可7例,差9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如果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黄韧带肥厚或者合并一些骨化狭窄的患者,则不能充分减压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红霞  原杰  杨敏  柳洁 《中原医刊》2013,(23):109-1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氧化氮(NO)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SAHS合并T2DM患者17例为OS。AHS合并T2DM组,OSAHS患者26例为OSAHS组,T2DM患者20例为T2DM组,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7h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晨醒10min内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ET-1、血清NO。结果OSAHS并发2型糖尿病组与OSAHS组和糖尿病组及正对照组比较,血浆ET-1升高(P〈0.05),血清NO浓度及NO/ET-1比值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731,P〈0.05),血清NO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r=-0.576,P〈0.05);OSAHS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呈正相关(r=0.812,P〈0.05),血清NO水平与AHI呈负相关(r=-0.724,P〈0.05)。结论OSAHS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与OSAHS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比较,血浆ET-1浓度升高,血清NO浓度、NO/ET-1比值降低,说明OSAHS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高糖环境下1,25(OH)2D3(VD3)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对照+VD3组和高糖+VD3组。采用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实时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高糖+VD3组细胞内脂肪含量明显增高(0.231±0.033比0.362±0.045,P=0.037;0.231±0.033比0.358±0.057,P=0.033),VD3可显著减少对照组细胞脂肪含量(0.231±0.033比0.174±0.029,P=0.016),但对高糖组脂肪含量无影响(0.362±0.045比0.358±0.057,P=0.450)。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VD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397±0.029比0.069±0.003,P=0.022),VD3可显著提高对照+VD3组和高糖+VD3组细胞VDR mRNA的表达水平(0.397±0.029比1.103±0.044,P=0.035;0.069±0.003比0.152±0.021,P=0.041)。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C/EBPa、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135±0.048比0.788±0.063,P=0.018;0.498±0.026比0.795±0.037,P=0.021),VD3可明显减少对照+VD3组PPARγ mRNA水平(0.498±0.026比0.237±0.011,P=0.029),但对高糖+VD3组C/EBPa mRNA(0.788±0.063比0.843±0.049,P>0.05)、PPARγ mRNA(0.795±0.037比0.813±0.041,P>0.05)以及对照+VD3组的C/EBPa mRNA无影响(0.135±0.048比0.156±0.022,P均>0.05)。结论 在体外高糖环境下,VD3生物活性降低,不能发挥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骨水泥输送装置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椎体形态及骨水泥填充弥散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中骨水泥注入方法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液压组(28例)和推杆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比、后凸角,分析术后侧位椎体前1/3、中线、后1/3骨水泥填充比和正位X线片中骨水泥弥散情况,评价不同骨水泥输送装置PVP术后对椎体形态及骨水泥弥散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液压组优于推杆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比及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骨水泥填充比,两组在椎体前1/3及中线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体后1/3处差异明显(P0.05);正位X线片上液压组骨水泥弥散更加显著(P0.05)。结论:液压式PVP术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能保证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充分填充,能更好地恢复椎体形态,是一种有效的新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