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组织工程中胶原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情况等方面。其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细胞种植基质材料应具备:①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股骨重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RIN)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5年5月,采用RIN技术对4JD例SFF患者进行固定,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平均43.5岁。依据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21例,Ⅴ型1例。高能量损伤33例,低能量损伤7例。开放性骨折3例。[结果]4JD例随访8个月-2a6个月,平均1a8个月。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4.2月(3.2-6.5月)。按照韩一生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5%。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RIN技术是治疗SFF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 自体碎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转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离心管聚集体培养(Aggregate culture)诱导转化人关节细胞的Ⅱ型胶原。方法 将体外长期培养的第30,40,50代转化软骨细胞消化后进行离心管培养,比较细胞在单层培养,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以及在普通培养基,RAI诱导培养基下[2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抗坏血酸盐(Ascorbate) 胰岛素(insulin)],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和胞外基质发生情况。结果 在单层培养条件下,转化软骨细胞只表达Ⅰ型胶原,而在BAI诱导培养基及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下转化软有细胞表达的Ⅱ型胶原和大量胞外基质。结论 离心管聚集体培养是诱导转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三维立体培养法诱导去分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重新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促进去分化的永生化软骨细胞第50代(IHACs50)重新表达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标志性表型。方法利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以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分别诱导培养去分化的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第50代,然后用Ⅰ、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胶原定量检测该永生化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T-PCR检测分别提示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和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使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以及621 bp的Ⅱ型胶原mR- NA表达,Western blot和3H-脯氨酸标记SDS-PAGEⅡ型胶原定量检测发现前者促进Ⅱ型胶原分泌较后者多。结论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可以经不同的诱导方法而重新表达Ⅱ型胶原表型,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因与软骨细胞的生理环境相似,故促进Ⅱ型胶原重新表达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进一步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20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45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MMP-9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腰椎间盘组髓核内有一定量的MMP-9表达,退变腰椎间盘组髓核MMP-9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和1.65倍,存在差异(P〈0.05)。结论 MMP-9与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由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承办的第十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于2007年9月21日~2007年9月23日在重庆召开。本次学术大会脊柱外科领域的文章涉及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矫正、胸椎及椎体成形、下腰椎及退变性疾病、脊柱感染及基础研究等内容。邹德威教授对脊柱外科30年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脊柱外科的进展很快,从最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椎间盘木瓜凝乳蛋白酶消融以及Harrington棒、Luque棒矫正脊柱畸形和治疗脊柱创伤到80年代的椎弓根短节段固定系统(包括Steff钢板、C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观察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3周,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密度、形态及基质分泌情况,并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组织块中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大量具有一定折光性的梭形细胞存在于胶原基质中。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双相接种法组织块中细胞的DNA含量、ALP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钙含量在培养2周后高于静置接种法。结论 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9.
由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承办的第十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于2007年9月21~23日在重庆召开。大会共收到来自101个单位的1438篇稿件,其中有来自大学教学医院和各级总院,也有来自基层驻军医院及边防哨所卫生队。内容涉及骨科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医学与严重创伤,颈胸腰椎退变、感染、畸形及其相关基础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人正常股骨解剖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准确截骨和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对中原地区成人股骨干进行相关测量。[方法](1)选取47根成人正常股骨标本,拍摄正、侧位数码照片,进行定点、划线、测量五角。(2)实体上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的位置:[结果](1)各角度值反映了股骨远端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解剖形态。(2)进针点与股骨滑车中心水平距离平均为6.21mm,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缘距离平均为6.70mm。[结论](1)股骨远端1/3段与股骨近端1/3段向外侧、前侧成角,且前倾角度大于外翻角度。所以股骨远端在决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的位置时,冠状面上的力线对位和矢状面上的对位均很重要。(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进针点可参考股骨滑车中心和股骨髁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