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四头肌粘连,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我院自1987年起对50例股骨中下段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应用医用硅胶膜衬垫预防四头肌粘连,尤其股中间肌和股骨干的粘连,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 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70/2010 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 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6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体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80 ml,平均住院8 d。76例最少随访1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7.61±1.35)分、(34.55±4.71)%,显著高于术后2周评分(2.19±0.95)分,P<0.05;(23.27±7.39)%,P<0.05、术后1年(1.88±1.13)分,P<0.05;(18.03±2.48)%,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8.01±1.1)mm显著低于术后2周(12.20±1.2)mm,P<0.05、术后1年(11.80±2.0)mm,P<0.05;术后2周优良率94.74%(72/76),治疗后1年优良率93.42%(71/76)。结论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详细讨论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针对缺少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医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些有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消胃炎散治疗胃粘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结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对肠化的总有效率为91.30%,对不典型增生的总有效率为92.16%;而对照组对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分别为21.23%和14.4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6.
1989年至1996年,我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临床表现以腰痛及神经根性疼痛为主,伴有间歇性跛行8例,马尾神经功能障碍3例,肌肉麻痹3例。CT扫描121例,椎管造影3例,全部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手术方式采用半椎板切除(或开窗法)摘除髓核102例,全椎板切除摘除髓核18例,4例腰椎滑脱症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半椎板切除加对侧椎间植骨融合术。取得随访109例,随访时间1至7年,治疗效果优65例,良28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3%。  相似文献   
7.
<正> 跖管综合征是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在内踝后方的骨-纤维隧道内被卡压所产生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本文报道3例均由占位性病变引起跖管综合征。例1,女,37岁,入院两月前出现右足底烧灼样痛伴有麻木,夜间疼痛尤甚,难于入睡。查体发现右足内踝下有2cm×2cm 肿块,弹性感,活动度不大,光滑,皮温不高,Tinel 征(+)。手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70/2010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囊尾蚴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神经囊尾蚴虫病,其中脑囊尾蚴虫病十分常见,而脊髓囊尾蚴虫病比较少见,我们诊治1例脊髓蛛网膜下囊尾蚴虫病,报告如下。患者女,48岁,因"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5月1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活动无明显受限在家休息后  相似文献   
10.
我科对75~94岁转子间骨折伴严重内科疾患的19例患者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75~94岁,均为顺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类:I型6例,II型8例,IIIA型4例,IIIB型1例。伴发内科疾患1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11例,肺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