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对HepG-2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连翘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苯基)乙基-6-O-[(4-羟基苯基)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木通苯乙醇苷B(2)、2-(4-羟基苯基)乙基-6-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6''-O-香豆酰-1''-O-[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表松脂素(8)、(+)-1-羟基-2-表松脂素(9)、连翘脂素(10)、(+)-表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素(12)、(-)-落叶松脂素(13)、rel-(7R,8''R,8S)-forsythialan C(14)、rel-(7R,8''R,8R)-forsythialan C(15)、(7''S,8R,8''R)-异落叶松脂素(16)、罗汉松脂素(17)、罗汉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甘密树皮素B-β-D-吡喃葡萄糖苷(19)、(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0)、(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10-O-β-D-桃金娘烯醇苷(22)、neryl-β-D-glucopyranoside(23)、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连翘环己醇酮(25)和阿魏酸甲酯(26)。结论 化合物134192426为首次从连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4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518对HepG-2和MCF-7细胞系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活性。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取血操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因其动脉血管细滑,且需经常穿刺取血,有一定难度。我们在临床操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进针方法,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取血150次,其中男78例93次,女42例57次,年龄37-89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慢性阻塞肺32例67次,肺性脑病7例26次,支气管哮喘12例29次,肺癌17例28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穿刺75次。  相似文献   
3.
我科2005年3~5月对100例新入院病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00例,年龄22~92岁,平均57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32例,大专以上64例。筛选标准:昏迷、痴呆者除外。  相似文献   
4.
壁式氧气管道装置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解决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污染和消毒问题,特别是对其不可拆卸部位的消毒. 方法通过细菌学的实验检测,在了解其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结构特点,采用 0.2%过氧乙酸(PAA) 局部浸泡加吹氧的消毒方法. 结果消毒后瓶盖及送氧管出口、通气导管内、外壁等全部部件无细菌生长. 结论必须高度重视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品管圈方法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进行各项活动,活动周期为3个月;设计口服药依从性的现况调查表,对不完全依从的问题进行解析,制定并落实5项改善措施.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服药完全依从率由81.0%提高到95.5%,规范了口服药执行标准流程.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服药依从性,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管理对体检慢性病筛查与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体检筛查的慢性病231例,排除相关因素,对其中的201例进行体检后心理健康管理,主要采用体检报告与心理测评报告结合方式进行讲解答疑工作,对筛选出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效果评估。结果参与心理健康管理后,83.58%的患者主观感受较好,67.67%自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79.10%疾病复发次数降低,90.55%体检结果转好,73.13%经访谈后表示会继续参加心理健康管理。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管理对慢性病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加支架治疗,其中50例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不做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作为对照组。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均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另3例未完成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量增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显著改善,峰值LVEF和WMSI与基础状态LVEF和WMSI的差值在治疗前后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6个月~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安全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肉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建立肉桂饮片特征图谱,筛选7个特征峰并通过相对保留时间表征其质的关联性;同时测定6个主要有效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表儿茶素、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的含量并表征主要酚类成分和主要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关联度等概念表征其量的关联性。结果以批号13为基准,基于质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肉桂饮片特征图谱中筛选的7个特征峰中有酚类成分2个、苯丙素类成分5个,15批肉桂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7个特征峰。基于量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批号14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13,批号4、6、8、10含量与基准批号13关联性较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4、13、4、6、8、10优良度居前。结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表征,可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优次,为肉桂饮片资源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根据确诊病情进行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中引入循证护理,在两组患者治疗中观察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病房管理、用药护理、护理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实施以来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试产的399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二产程时长分为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2 h)和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2 h),其中观察组203例,对照组196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2 h≤第二产程时长<2.5 h,共107例设为T1亚组;2.5 h≤第二产程时长<3 h,共58例设为T2亚组;第二产程时长≥3 h,共38例设为T3亚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1)T1亚组在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T2、T3亚组中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3亚组出现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脐动脉血pH<7例数及新生儿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中转剖宫产孕妇中,观察组因失去耐心、惧怕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下,随着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对产妇及新生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第二产程时长<2.5 h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当2.5 h≤第二产程时长<3 h时,可影响产妇分娩方式,增加妊娠不良结局;当第二产程时长≥3 h时,可增加新生儿窒息及住院率。临床上还需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密切关注产程进展,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