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3组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Ⅱ、Ⅲ期乳腺癌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FEC)24例、B组(ET)24例、C组(NE)20例,3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分别用FEC、ET或NE化疗方案治疗,3~4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总有效率(RR)A组为50%(12/24),B组RR为79.2%(19/24,与A组比较P<0.05),C组RR为75.0%(15/20,与A组比较P<0.05).C组2例(10.0%)病理完全缓解(pCR),3组无进展病例,Ⅱ期疗效高于Ⅲ期.新辅助化疗前68例患侧腋窝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化疗2周期后A组、B组、C组分别有50.0%(12/24)、66.7%(16/24,与A组比较P<0.05)、60.0%(12/20,与A组比较P<0.05)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3组相似,ET组脱发程度严重,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NE组不良反应以神经毒性和血管静脉炎较突出.结论:3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B组及C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A组.  相似文献   
2.
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照组进行比较,TE方案: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TAX)150mg/m2,第2天,静脉点滴;3周为1个周期。VE方案:EPI 60mg/m2,第1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VNR)30mg/m2,第1、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结果:TE组有效率为8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VE组有效率为80%,其中cCR 3例,PR 13例,NC 4例,pCR2例。两组均无进展(PD)者。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2周期患者。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面色潮红和静脉炎等毒副反应相似,VE组乏力、脱发、神经毒性程度比TE组显著(P<0.05),而在关节头痛方面TE组显著(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有效率较高,疗效相当;VE组毒副反应较TE组高,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为良性31例,恶性49例.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符合率为61.2%(49/80),其中肿物型诊断符合率为80.0%(16/20),高于非肿物型的55.0%(33/60)(χ2=3.95,P<0.05).肿物型20例,形态呈圆形7例(35.0%),分叶状6例(30.0%),不规则型7例(35.0%);边缘清楚7例(35.0%),不规整12例(60.0%),毛刺1例(5.0%);肿物均匀强化7例(35.0%),边缘强化7例(35.0%),内部分隔强化6例(30.0%);时间-强度曲线呈Ⅰ型3例(15.0%),Ⅱ型9 例(9/20,45.0%),Ⅲ型8例(40.0%).非肿物型60例,均匀强化6例(25.0%),不均匀强化24例(30.0%),点状强化3例(5.0%),丛状环形强化27例(45.0%);强化分布呈局灶样15例(25.0%),导管样3例(5.0%),区段样24例(40.0%),区域样18例(30.0%);时间-强度曲线呈Ⅰ型20例(33.3%)、Ⅱ型31 例(51.7%)、Ⅲ型9例(15.0%).结论 MRI对肿物型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符合率高于非肿物型,非肿物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主要表现是区段、区域样分布的丛状或不均匀强化,时间-强度曲线以平台型居多.  相似文献   
4.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化疗(NAC)是指对未发现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有人称其为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目前,NAC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应用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能明显增加保乳机会。但在NAC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围绕乳腺癌NAC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阐述,以便更加理性地认识NAC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侵犯乳头的概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3 月行乳腺癌标准乳房切除术病例1 190 例,比较临床乳头异常组(54例)与无明显异常组(1 136 例)乳头浸润率差异,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隐匿性乳头浸润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标本乳头浸润率为6.0%(71/ 1 190),其中临床乳头异常组为40.7%(22/ 54)显著高于无明显异常组的4.3%(49/ 1 136)(χ2= 121.9,P < 0.001)。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中央象限、外周象限)、肿瘤至乳头距离(≤ 2 cm、> 2 cm)、脉管癌栓、肿瘤(包括原位癌)长径(≤ 3.5 cm、> 3.5 cm)、T 分期、N 分期和TNM 分期与隐匿性乳头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肿瘤至乳头距离、T 分期和 N 分期是乳头浸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临床乳头无明显异常者乳头浸润概率较低。肿瘤位于外周、至乳头距离> 2 cm、T 1~T 2、N 0~N 1 的病例保留乳头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 7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和紫杉醇 (epirubicinandpaclitataxel,E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neo adjuvantchemotherapy ,NAC)。其中有 39例完成 2个周期治疗 ,36例完成 4个周期治疗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AC 2周期组的总有效率为 74 % (2 9/ 39) ,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 1例 ,部分缓解 (PR) 2 8例 ,无变化 (NC) 10例 ;4周期组的总有效率 94 % (34/ 36 ) ,cCR 2 1例 ,PR 13例 ,NC 2例 ,其中包括病理完全缓解 (pCR) 9例 ,两组均无进展病例。 2周期组有 18例 (4 6 % )、4周期组为 2 7例 (75 % )肿大淋巴结消失。两组间毒性反应比较 ,在关节肌肉疼痛及神经毒性方面 ,4周期治疗组重于 2周期组。结论ET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 ,在肿瘤及淋巴结缩小 (降期 )效果方面 ,4周期组明显优于 2周期组。在毒性反应方面 ,除关节肌肉疼痛及神经毒性症状 4周期治疗组稍重于 2周期组外 ,在血液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3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31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化疗方案:①TE:表阿霉素60mg/m^2,紫杉醇150mg/m^2,21d为1个周期;②CEF:表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5-FU600mg/m^2,21d为1个周期,共3~4周期。在新辅助化疗完成后,临床体检、B超和钼靶乳房x线检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符合保乳条件且病人有保留乳房的愿望可接受保乳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疔、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veraul response rate,ORR)90.3%(28/31);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5.8%(8/31),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4例(12.9%,4/31),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64.5%,20/31),无进展病例。经过34个月中位随访期(4~46个月),局部复发率6.5%(2/31);3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9.7%(3/31),其中1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25例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外形优16.0%(4/25),良40.0%(10/25),差44.0%(11/25)。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X线引导下放置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采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作为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一2009年12月,共65例需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术中X线引导下行输液港装置植入术。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术,术中X线引导确认导管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行及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根部水平。观察围手术期和输液港植人术后的长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X线引导下完成输液港植入。发生气胸3例,1例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取出输液港后愈合,1例将输液港移位后愈合。中位随访22个月(4~35个月),应用输液港装置化疗中输液顺畅,无渗漏,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和夹闭综合征。结论X线引导下输液港植入是乳腺癌化疗有效和安全的输液途径。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相关并发症如气胸,远期并发症如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寻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将有助于筛选对化疗敏感的患者,指导个体化治疗.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对160例行4个周期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前肿瘤穿刺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Topo-Ⅱ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总临床有效率为8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为46例(28.8%),部分缓解率为90例(56.3%);病理完全缓解2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ER、PgR表达阴性及Her-2过表达均可预测临床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Her-2过表达仍是预测临床完全缓解的独立变量(P=0.011),仅ER阴性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变量(P=0.001).结论:Her-2过表达、ER阴性的患者对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可作为该方案的疗效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