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入选标准 1.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肾小球疾病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以下,血肌酐>707 μmol/L,出现尿毒症症候群,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严重失调,常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采其静脉血测定LPA含量,观察分析LPA含量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人LP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种定位方法在气胸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左侧DLT插管的气胸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支气管气囊测压法(position by bronchial cuff pressure,PP)组、传统听诊法(position by stethoscopy,PS)组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position by fiber optic bronchoscopy,PF)组,分别使用PP法、PS法和PF法对DLT进行定位。另选择非气胸胸科手术患者48例为非气胸(non pneumothorax,NP)组,使用传统听诊法定位。比较各组位置准确率、定位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 PP组位置准确率高于PS组,PF组位置准确率高于PS组和NP组(P<0.05)。PS组、PF组和NP组定位耗时长于PP组,PS组和PF组定位耗时长于NP组(P<0.05)。4组气管隆突和支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咽痛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胸可能会降低PS法的定位成功率并增加定位耗时,左支气管PP法比PF法或PS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论文撤销数量不断攀升,论文撤销现象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83篇撤稿声明,共回溯了92篇撤销论文,并分析了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时滞、所属期刊学科和高被引撤销论文。归类出4类撤稿情况,通过对撤稿声明分析发现因学术不端引起的撤稿总占比为67.4%,其中因抄袭及剽窃他人成果撤销论文在92篇中占比28.3%。92篇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为1.5年,撤销论文集中分布于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并初步探讨提出作者、编辑部及国内数据库对撤销论文处理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长青  曹旺波 《光明中医》2010,25(6):1122-1123
<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衰患者因猝死而死亡,占总病死率的40%~60%,其中大部分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心衰合并各种室性心律失常(VA)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观察2种不同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所产生的的压力变化。方法拟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1例,年龄29~8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 I~Ⅲ级,随机将其分为2组: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T 组,n =21),Smith 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 组,n =20)。麻醉诱导后,T 组经口插入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B 组经口插入相应型号的portex? Blue line?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可视条件下令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气囊上边缘刚好位于隆突嵴下,此位置亦是此研究设计的0.0 cm 的位置。将指示气囊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随后通过三通向支气管气囊充入空气使支气管气囊压力达到30 cmH2 O,然后使导管以0.5 cm 单位向外回退,直至退至2.0 cm 位置并同时记录每一位置的支气管气囊压力。结果2组在2.0 cm 位置压力均低于初始压力(30 cmH2 O)(P <0.01)。在2组中,导管在0.0~2.0位置之间移动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P <0.01),且 B 组整体支气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大于 T 组(P <0.01)。结论2种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降低,B 组双腔管支气管导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均大于 T 组。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急性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起病急骤 ,变化迅速 ,致残率及死亡率颇高。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外科开颅手术以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 ,临床死亡率明显下降[1~ 4] 。在中医药领域 ,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出血性疾病加以治疗 ,一直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有其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近年来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 ,更引起中西医结合人员的重视 ,并且取得显著疗效[5~ 6] ,有很广的应用前景。笔者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治疗工作 ,对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颇有体会 ,现就其中某些相关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和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 2012 年11 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48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 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 组,n=24) 和神经刺激器组(N 组,n=24)。膀胱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支配区域,其中17 例需行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分别测定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记录每侧闭孔神经阻滞穿刺尝试次数、操作时间及两种闭孔神经阻滞方法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U 组均为1 次尝试,N 组有18 侧为1 次尝试,13 侧为2 次尝试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U 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N 组(P < 0.05) ;两组闭孔神经阻滞前后测定的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及阻滞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痛性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 结论 与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比较,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试穿次数少,操作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全麻术中急性肺栓塞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体重70 kg,主因胸腹及右下肢外伤18 h收住普外科治疗。入院后诊断:(1)闭合性腹外伤,脾破裂;(2)闭合性胸外伤,左胸3~4肋肋骨骨折,胸腔积液(少量);(3)右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普外科给予脾破裂保守治疗,胸部胸带包扎固定,右股骨骨折行骨牵引治疗。1周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转骨伤科治疗。3 d后在全麻下行右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检查心肺功能正常。入室后BP 150/90 mm Hg,HR 98次/m in,SpO296%。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顺利,机控呼吸,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平稳,SpO2维持在99%~100%。内固定完成松止血带后,当即出现SpO2急速下降至86%~87%,血压由116/76 mm Hg降至90/60 mm Hg,心率升至130次/m in。立即改为手控呼吸,吸入纯氧,检查麻醉机工作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20 m in后手术结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由300m l迅速升至800~1 000 m l,R 18~20次/m in,SpO280%~84%,同时伴有大汗。急查动脉血气:pH 7.29,PaO262 m...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1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脑梗死组103例、短暂性脑缺血组86例,并选择95例查体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L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LPA为(3.10±1.42)μmol/L,短暂性脑缺血组为(3.04±1.29)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5±0.14)μmol/L;其中异常增高率脑梗死组为67.0%,短暂性脑缺血组为44.2%,正常组为3.2%,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在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LPA明显下降.结论血浆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酶标记物,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