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中医药特有的辨证论治体系及整体治疗方式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医医案一直是中医理论基础及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病例报告格式的不规范影响了中医药的继承和规范化。本文中我们试图采纳规范的CARC和CARE中医病例报告形式报告1例“和法”论治乳腺癌的有效病例,以为乳腺癌临床治疗和中医病案报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报告采用中药治疗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钢板外露3例,骨髓炎得以治愈,内固定钢板得以保留,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特征分析,总结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方法:选取和检索国内4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两大英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对纳入的文献基本信息、药物干预时间、疗效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6篇文献,其中临床研究103篇,动物实验研究13篇。89.7%(104/116)文献出自西医医院。53.4%(62/116)文献慢性肾炎病理类型不明确。92.2%(107/116)文献未提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从疗效指标看,尿蛋白定量的文献占100%(103/103);血肌酐占76.7%(79/103);尿素氮占55.3%(57/103),治疗有效率文献占82.6%(85/103),并且这85篇文章均报道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结论:从本研究纳入文献报道的有效率来看,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确切。尿蛋白定量、有效率、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5个疗效指标。现有临床研究对中医证型、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不足,将来的临床和科研中需重视辨证论治、用药的精准,提高治疗和研究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3种方法界定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及其一致性,为探讨不同界定方法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9月山东省一项基于学校的横断面研究中7所学校3 868名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分析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在不同年龄和总体儿童青少年中的检出率,以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0.50 D为近视金标准,采取Kappa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对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和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6.7%和38.3%。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为62.4%,且该方法测试的小学和初中的近视率高于筛查性和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3 868名受试者中,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的人数分别有3 628(93.8%)和2 862名(74.0%),受试者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7和0.5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93~0.95)和0.79(95%CI=0.78~0.81);与其他亚组相比,8~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部位生物电变化指导治疗。方法本组采用家犬,取胫骨中段,左侧行外固定,右侧行内固定。应用Friden-berg测试法测其在术后1,3,7,14,21,28,35,42,49d生物电情况及骨折X线愈合情况。结果外固定测得其生物电第1周达单峰负电位,其后逐渐回落在第5周左右达正常。内固定在第1周内可测得一双峰电位,以负电位为主,1周后减低,3周近于正常。结论骨折后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可在骨折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Ilizarov架外固定比钢板内固定在骨折端产生较恒定的高电位,可加速骨折的愈合和促进骨痂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时长的角膜塑形术(OK)延缓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了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PNC),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结果不受语言限制。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版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4项RCT和12项PNC,涉及1 453名学龄儿童。OK组在0.5年、1年、1.5年、2年随访期延缓眼轴增长方面均有显著差异[0.5年:MD:-0.10 mm,95%CI(-0.12,-0.08),P<0.001;1年:MD:-0.18 mm,95%CI(-0.19,-0.17),P<0.000 1;1.5年:MD:-0.21 mm,95%CI(-0.26,-0.15),P<0.000 1;2年:MD:-0.26 mm,95%CI(-0.30,-0.22),P<0.001]。近视控制比率随着治疗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0.5年随访期,OK对东亚儿童的眼轴延长减缓效果优于白种儿童,其余随访期两种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OK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RR=5.75,95%CI(2.23,14.81),P=0.000 3。 结论 角膜塑形镜是控制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更多长期RCT研究评价其持续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hypertensive early renal damage,HT-E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通过Jadad评分与RiskofBias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Jadad评分≥4的文献24篇,共226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129例,对照组11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药治疗相比,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可显著降低HT-ERD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 ALB)[MD=-4.59,95%CI (-5.51,-3.68),P0.000 01]、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血β_2-MG,MD=-0.75,95%CI (-0.95,-0.55),P0.000 01;尿β_2-MG,MD=-0.06,95%CI (-0.09,-0.02),P=0.000 8]、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MD=-6.05,95%CI (-8.69,-3.41),P0.000 01]、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MD=-1.77,95%CI (-2.88,-0.65),P=0.0020.01]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MD=-0.30,95%CI (-0.44,-0.17),P0.000 1]水平;但在诊室血压方面,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治疗HT-ERD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降压药治疗[收缩压,MD=-0.95,95%CI(-2.69,0.80),P=0.290.05;舒张压,MD=-0.55,95%CI (-1.85,0.76),P=0.410.05]。纳入17篇研究报告的安全性指标或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药辨证联合降压药对HT-ERD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异常有明确的改善作用;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高级别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并多次修订。国家方案从第三版开始纳入中医部分,参与指导疫情的中医药防控。各地区也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预防方案。广大中医药专家学者也为疫情的防控献言献策。现有方案表明,本次疫情病因以"湿"为主。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思路,发现各方案之间虽表述有异,但基本都提倡分期辨治,病性可归纳为湿、毒、瘀、虚、闭脱,诊疗核心是立足湿疫,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各方案的差异恰好也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骨与关节缺损是骨科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材料学以及免疫学等多个学科。在骨缺损产生的原因中以创伤造成的直接缺损最为多见,其次为骨肿瘤等病理性疾病治疗术后所致的缺损、先天性骨缺如、发育不良、骨坏死性疾病、或畸形矫正过程中形成的相对骨缺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