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4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加减口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使用复方乳酸菌素片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收集64例,完成治疗61例,其中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在治疗小儿厌食症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结论: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能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33例,占66.0%;好转15例,占30.0%;未愈2例,占4.0%,总有效率为96.0%.结论 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持久,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和IL-2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以及与儿童哮喘发作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的水平进行检测。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亦无相关性。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37.35±10.52)pg/mL和IL-22(407.42±137.41)pg/m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21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差异;IL-21和IL-22的表达与哮喘发作程度无关,而IL-17表达水平与哮喘发作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在哮喘的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监测病情和诊断哮喘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的轮状病毒抗原,对50例抗原阳性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以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炎组血清心肌酶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轮状病毒除了引起婴幼儿胃肠道症状外,还可造成心肌损害,高敏C反应蛋白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及粪便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间50例因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入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西固区医院儿科的患儿粪便及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8及IFNγ的含量。选取21例同龄正常儿童血清及粪便作对照。结果: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及粪便IL-18,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而且血清IFNγ含量与呕吐次数呈负相关(r=-0.368,P<0.05),粪便IL-18含量与腹泻次数呈负相关(r=-0.414,P<0.05),血清IL18含量与血清IFNγ含量呈正相关性(r=0.416,P<0.05)。结论:IL18及IFNγ在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时血清和粪便中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在轮状病毒感染早期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几年来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儿科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发展,分别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综述了与IL-18的相关性,以期为IL-18诊治疾病开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科因病住院的0~14岁患儿缺铁及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指导家长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方法:抽取2012年1~6月我科住院患儿482名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不饱和铁及总铁结合力含量测定。结果:调查的482名患儿中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8.0%及13.1%,0~1岁组缺铁41例(33.3%),缺铁性贫血24例(19.5%),1~2岁组缺铁57例(40.7%),缺铁性贫血25例(17.8%),与2岁以上患儿的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