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泪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在视光学中心验配RGPCL的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共30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1个月、3个月用20ul毛细玻璃管在患者外眦处吸取泪河泪液进行泪液溶菌酶测定。结果戴镜前、戴镜1个月、3个月溶菌酶的浓度分别为(6.83±0.23)mg/ml、(6.82±0.25)mg/ml、(6.69±0.25)mg/ml,进行组内效应方差分析,F=0.352,P=0.704〉0.05,不能认为不同时间点的溶菌酶含量不同。结论配戴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不会对人眼泪液溶菌酶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慷  高长凤 《眼科研究》1999,17(3):168-171
目的 评价MTT-甲萘醌增强法在眼科丝状真菌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用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4株眼科丝状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常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Ma-AFST)进行比较,结果 在丝状力的药敏试验中,甲萘醌能明显增强MTT的显色反应(镰刀菌加甲萘醌0.1mmol/L,曲霉菌加1mmol/L),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丝  相似文献   
3.
眼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兔眼局部应用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NGF),观察NGF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健康灰兔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每只兔右眼结膜下或玻璃体内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NGF 0.1ml,左眼注射生理盐水0.1ml作为对照。直接检眼镜检查: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即刻、第1天和第7天观察视网膜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注药后第7天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结果 直接检眼镜下均未发现眼底异常改变。光镜下,7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只在第7组,即NGF 300μg/0.1ml玻璃体内注射组,发现视杆、视锥细胞盘膜内有裂隙,感光细胞内段的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损伤。结论 眼局部应用一般剂量NGF对兔眼视网膜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mg/kg、60mg/kg、7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春季角膜结膜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慷  胡世兴 《眼科研究》2005,23(5):542-545
春季角膜结膜炎(VKC)乃变态反应源性结膜炎之一种,是长期反复发作的双侧结膜炎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春季角膜结膜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比较复杂,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春季角膜结膜炎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证明,CD4 Th2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春季角膜结膜炎的发生中亦起重要作用,春季角膜结膜炎的发生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就春季角膜结膜炎发生中两种不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于♀SD大鼠出生后50 d,一次腹腔注射(ip)MNU 60 mg.kg-1。在MNU处理不同时间后,处死大鼠,取眼球。进行组织学检查;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MNU作用24 h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MNU作用12 h后,光感受器细胞开始发生凋亡,24 h达高峰。MNU可时间依赖性地上调即早基因的表达。结论MNU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增加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从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陈慷  郭希让 《眼科研究》2001,19(4):368-371
神经营养素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相近的多肽类家族,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在眼科方面也有研究。对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组织的分布作了描述和分析,并对神经营养素在视网膜及神经疾病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例1男,36岁。本院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专科体检:双侧腰部对称,局部皮肤无红肿,双侧肋脊角无压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肾下极未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超检查:右侧肾上腺区可探及一混合性回声区,大小约3.7 cm ×3.1 cm,边界清楚。CT 平扫+增强示:右侧肾上腺体部及内侧肢可见多发囊状稍低密度影,较大者约2.7 cm×3.3 cm,CT 值约26 HU,边缘欠光整,其间可见散在钙化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晰,腹腔内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表现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为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52例(52眼),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RRD患眼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进行OCT及mfERG检查,观察RRD患眼黄斑区微结构,以及黄斑区反应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采用t检验对术前患眼与正常眼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景方差分析对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与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各时问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眼术后均成功复位。术前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正常眼明显增厚,为(534+4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7,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眼相比较,术前患者中央1环Nl波和P1波振幅密度降低(tN1=17.372、tp1=23.943,P< 0.05),潜伏期延长(tNl=5.291、tPl=7.306,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提高(P<0.01),潜伏期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BCVA在术后1、3、6个月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r=-0.801、-0.695、-0.643,P<0.05),l与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呈正相关(rN1=0.702、0.695、0.632,rp1=0.811、0.713、0.648;P< 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 结论:OCT与mfERG可以客观综合观察RRD患者术后黄斑区的形态和功能,评估视网膜脱离后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