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庆雄  龙文飞  林明  钟德勇  钟敏 《新中医》2014,46(7):173-175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皮肤强啡肽和Κ受体(K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限期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T组(丙泊酚、七氟烷联合TEAS)和C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各20例,2组均以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诱导,待患者达一定麻醉深度后置入喉罩,静吸复合维持麻醉。T组于麻醉诱导前在双侧太冲、三阴交和手术对侧内关、合谷粘贴刺激仪电极片,连接LH402型电刺激仪,用疏密波以2/100Hz行TEAS。观察2组手术麻醉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于手术开始与术毕时采集切口边缘皮肤组织0.5 cm×2 cm,用免疫组化检测强啡肽和KOR的表达。结果:皮肤强啡肽和KOR主要表达于皮肤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胞浆内,手术结束时强啡肽和KOR的表达较手术开始时均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组术中的MAC值在T2~T5四个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刺激使切口部位皮肤强啡肽和KOR表达增高。TEAS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未对强啡肽和KOR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清醒危重患者急救中使用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神志尚清楚的危重呼衰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需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按进入研究的日期单双数分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组(S组,n=25)和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埘照组(M组,n=23).记录每例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口咽腔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S组1次插管成功率(96.0%)较M组1次插管成功率(60.9%)高,插管时间较对照组(M组)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的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的发生率均较M组少,口咽腔黏膜出血创伤的发生率也较M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尤其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具有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轻、损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清醒危重患者急救中使用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神志尚清楚的危重呼衰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需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按进入研究的日期单双数分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组(S组,n=25)和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埘照组(M组,n=23).记录每例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口咽腔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S组1次插管成功率(96.0%)较M组1次插管成功率(60.9%)高,插管时间较对照组(M组)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的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的发生率均较M组少,口咽腔黏膜出血创伤的发生率也较M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尤其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具有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轻、损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因右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入院。15年前确诊为血友病甲,未行特殊治疗。入院后凝血三项检查结果为:凝血酶原时间(PT)13.4s;凝血酶原活动度(AT)86.9%;纤维蛋白原(FIB)5.76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2.2s;Ⅷ因子凝血活性(FⅧ:C)1.8%。其余生命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患病以来未见自发性异常出血。拟于输尿管镜下行弹道碎石术。  相似文献   
5.
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族的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即CD11a/CD18)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Mac-1即CD11b/CD18)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创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4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为Ⅰ组(n=10),下腹部手术为Ⅱ组(n=14)。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且阻滞效果确切。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检测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CD11a/CD18、CD11b/CD18阳性表达率(%)。另选14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测定正常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值相比,两组围术期各时点CD11b/CD18差异均显著性增高30%-45%(P<0.01),而CD11a/CD18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毕及术后第1天CD11b/CD18均显著性增高(P<0.05),术后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CD11b/CD18在术后第1天Ⅰ组较Ⅱ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b/CD18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上调,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24h的阳性表达上调较下腹部手术患者更显著;单核细胞可能主要通过CD11b/CD18介导而发挥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粘附是发挥其功能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具有白细胞属性的β2整合素(CD11、CD18)是最为重要的粘附分子之一。人工液体通常作为较大量输注的外源性物质,可能成为一种应激因素而影响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改变其功能。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羟乙基淀粉、改良液体明胶和复方乳酸钠输入人体内后,白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β2整合素族的CD11b、CD18的表达变化,以期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9~2004年外科手术中6例心跳骤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51例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其中发生在术前者占66.7%,术中占33.3%,发生率为5.4/万。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人,ASA分级Ⅲ级以上者占83.3%,2例与手术因素有关,3例与麻醉因素有关。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1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83.3%。结论 高龄及并存疾病、全身情况差、大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手术、麻醉不当容易引起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术前充分正确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及麻醉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出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随机分为3组(n=8):①肠缺血再灌注组(Ⅱ/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开放再灌注2 h;②传出迷走神经刺激组(EVNS组):在夹闭前及再灌注开始均以5 V,2 ms和1 Hz强度的电能持续刺激迷走神经远端20 min;③对照组(C组):假手术处理即仅暴露腹腔,不行SMA夹闭及电刺激。所有动物在再灌注2 h时处死,取一小块左肝中叶组织行电镜检查,并测量肝细胞线粒体的二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电镜下观察,C组的肝细胞排列整齐,线粒体正常。Ⅱ/R组的肝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排列紊乱不清,胞浆疏松化;细胞间隙增宽,连接分开,异染色体增多并有边集,部分肝细胞核固缩、变小,有变性和坏死的肝细胞。EVNS组的线粒体结构损伤较上组明显减轻;细胞间连接可见,细胞核稍肿胀,核膜基本完整,偶见核固缩。与Ⅱ/R组比较,C组及EVNS组的线粒体数、表面积密度、粒子数密度、比表面均较大(P<0.05,或P<0.01),面积、周长均较小(P<0.05)。结论传出迷走神经电刺激能减轻Ⅱ/R后肝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对Ⅱ/R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度( SVV)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的胃肠癌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麻醉及FloTrac/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开始后、气腹10 min、气腹20 min、气腹50 min、气腹结束后等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Narcotrend指数(NI)等参数,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输血量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68例患者中24例因术中血压升高而使用了硝酸甘油,麻醉手术过程NI值基本维持在中等麻醉深度水平。气腹开始后早期SVV值下降(P<0.05),30 min后略回升到气腹前水平,而CI、MAP及SVR则持续明显升高,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在气腹压12~13 mm-Hg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SVV仍可作为容量监测指标反映容量变化,但单纯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似乎难以防范气腹中的交感反应和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哎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哌替啶镇痛组(P组即对照组,n=25)和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n=25)。T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负荷剂量为曲马多10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曲马多10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输注速度为1.8-2ml/h,自控(PCA)剂量为2-3ml/h,锁定时间15min,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放免法测定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镇痛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P组(P〈0.01)。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T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3天(P〈0.01);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T组水平(P〈0.01)。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术后第1天与第2天,第3天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组术后3d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组(P〈0.01)。结论 曲马多静脉镇痛升高妇科手术病人血浆胃动素水平,可能是它静脉镇痛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