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蒙蒙  邢咏梅  王爱荣  郭顺星 《中草药》2017,48(22):4734-4739
目的克隆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猪苓菌核中克隆得到1个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inorganic phosphate transporter)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等分子特性;采用Clustal W2以及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Pu Pi T(NCBI登录号:KU179154)。该基因开放读码框全长为1 590 bp,编码530个氨基酸。Pu Pi 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7 552,等电点6.8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u Pi T蛋白具有12个跨膜区。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u Pi T与Moniliophthora rorer亲缘关系最近,与Moniliophthora roreri、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Heterobasidion irregulare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u Pi T在与蜜环菌共生的猪苓菌核及未与蜜环菌共生的菌核中都有表达,其中共生部分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约是未共生部位的12倍,说明其参与猪苓与蜜环菌共生过程。结论 Pu Pi T基因克隆和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揭示其在猪苓菌核磷元素转运及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邢咏梅 《河南中医》2011,31(4):394-395
目的:观察消斑汤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P)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加消斑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CAAP面积、TC、LDL、hs-CRP,而治疗组疗效更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微生态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女性阴道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是一个闭合的体腔,其内包含着多种成分,也寄生着许多细菌。最近几年,人们研究了女性健康和病理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如细菌性阴道病、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结构性群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由浮游状单细胞转变成结构性群体过程中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 用超微结构形态观察及双向电泳技术比较浮游状幽门螺杆菌及其结构性群体全菌蛋白表达图谱的差异,将结构性群体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显著增加的蛋白斑点,进行胶内酶切,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获得4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谱,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结果 与结构性群体形成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为鞭毛丝帽蛋白、2-磷酸甘油酸醋脱水酶、3,和邻苯二酚-2-丁酮4-磷酸盐合成酶和热休克蛋白33同类物。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将有助于发现幽门螺杆菌新的致病因子以及抗菌靶位。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活菌与灭活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与灭活菌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粘附作用的对比分析。方法用光镜技术分析了不同时相双歧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对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双歧杆菌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粘附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双歧杆菌的耗尽培养上清对其粘附性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双歧杆菌活菌与灭活菌对肠上皮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双歧杆菌耗尽培养上清能使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增加。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和双歧杆菌活菌具有相似的微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与肠道微生态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的主要益生菌,在肠道内对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防止多种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对人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Tissier于1899年首次分离出双歧杆菌。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双歧杆菌的特性、分类、分布、营养意义等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研究报道,双歧杆菌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著名菌种,具有维护肠道生态平衡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蒙蒙  宋超  邢咏梅  郭顺星 《中草药》2015,46(22):3396-3400
目的克隆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凋亡抑制因子基因BI-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利用5’-RACE PCR方法获取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跨膜结构等分子特性;采用Bioeditor以及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I-1(Genebank登录号JQ693683)的cDNA全长为1 091 bp,其中编码区占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6 170,理论等电点为10.51,定名为Pu BI-1。整个多肽链具5个疏水区,表现为疏水性,是疏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u BI-1所在分支隶属于担子菌群,与裂褶菌形成一单系。Pu BI-1基因转录本在初始期和生长期表达量在菌核组织中显著高于未形成菌核的菌丝组织,分别为原基期菌核(SI)为3.8倍、发育期菌核(SD)为7.497倍,成熟期菌核和菌丝中的Pu BI-1基因的表达量几乎无差异。结论猪苓凋亡抑制因子基因BI-1的分子特征及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研究软腐病病原菌终极腐霉对金钗石斛致病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利用终极腐霉孢子悬液喷洒法对金钗石斛组培苗叶片进行致病性实验,对健康的以及感染终极腐霉48 h后的金钗石斛的叶片应用水压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的形态差别。对健康的金钗石斛及感染终极腐霉48 h后的植株的根、茎、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分别比较致病前后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压片法观察叶片部位结果显示,健康的金钗石斛叶片结构完整;致病组可见终极腐霉病原菌在金钗石斛叶片中生长旺盛,大量卵孢子和孢子囊分布于叶肉细胞间。感染病原菌后的叶肉细胞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叶肉细胞、叶鞘组织、幼嫩根尖细胞以及根被为发病的关键部位。在茎部菌丝通过消解细胞壁进入细胞。在根部菌丝除通过消解细胞壁进入细胞外,还通过根被表面的许多孔洞进入细胞。病原菌菌丝体通过叶背面大量分布的气孔结构或叶表面极具破坏性地进入叶片体内,并形成典型的附着胞结构。结论终极腐霉主要通过机械穿透和分泌降解酶破坏寄主细胞的细胞壁及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对A549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修复法、柠檬酸微波修复法、柠檬酸高压修复法、Tris/EDTA微波修复法、Tris/EDTA高压修复法等对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修复,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的核蛋白Ki-67经柠檬酸微波修复后,染色效果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且定位佳,对比度清晰.结论:在核蛋白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柠檬酸微波修复法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工培养的猪苓菌核渗出液的理化性质。对药用真菌猪苓进行培养,系统地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猪苓菌核及其渗出液的形态特征;对不同发育阶段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多糖含量;并利用BCA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利用紫外吸收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在猪苓菌核发育过程中,菌核渗出液pH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出液的多糖含量逐渐下降;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及CAT含量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猪苓菌核渗出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添加维生素C以后,部分地消除了活性氧,因此CAT活力下降。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在猪苓菌核形成过程中一直维持酸性状态,间接反应出酸性环境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菌核渗出液具有逐渐产生且最终被菌核重新吸收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