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 对冬虫夏草真菌蝙蝠蛾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piali发酵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菌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2E, 24R)-麦角甾-7, 9, 22-三烯-3β-醇(1)、(22E, 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 6β-三醇(2)、(22E, 24R)-麦角甾-6β-甲氧基-7, 22-二烯-3β, 5α-二醇(3)、胡萝卜苷(4)、环 (亮-色) 二肽(5)、环 (异亮-色) 二肽(6)、环 (缬-色) 二肽(7)、4-(2-甲酰基-5-羟甲基-1-氢-吡咯-1-基) 丁酸(8)、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氢-吡咯-1-基) 丁酸(9)、5-羟甲基糠酸(10)、琥珀酸(11)。结论 化合物1249均为首次从拟青霉(瓶梗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我国国内学者于2017年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主要原创性研究成果。文中所选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较新颖的结构和/或较显著的生物活性。据此,共选取本年度发表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共计122篇文献中的139个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对它们的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杨国勋  臧毅  胡长玲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24):3524-3527
目的 对产于湖北随州的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多种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石松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表千层塔烯二醇(1)、千层塔烯二醇(2)、α-芒柄花醇(3)、serrat-14-en-3β, 21β, 24-triol(4)、3β, 21α-dihydroxyserrat-14-en-16-one(5)、石松三醇(6)、石松四醇(7)、3α, 21β, 24-trihydroxyserrat-14-en-16-one(8).结论 化合物18均为千层塔烯(serratene)三萜,为石松属植物中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化合物5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
杨国勋  王文宣  胡长玲  楼滨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18):2597-2601
目的研究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化合物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的抑制作用考察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臭梧桐干燥根中分离到4个24-乙基胆甾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thyl-7-oxocholesta-5,22(E),25-trien-3β-ol(1)、decortinone(2)、22-dehydroclerosterol(3)和clerosterol(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臭梧桐的根中分离得到,并确定化合物1的24位的绝对构型为S型。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中IL-8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张锐泽  徐燕杰  熊娟  胡金锋  杨国勋 《中草药》2013,44(20):2812-2815
目的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a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 6-epoxy-24(R)-methylcholesta-7, 22-dien-3β-ol(4)、β-胡萝卜苷(5)、schensianol A(6)、negunfurol(7)、(3S, 5S, 8R)-3, 5-dihydroxymegastigma-6, 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叶松树脂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云南甘草中新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云南甘草(Clycyrrhiza yunnanensis)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9个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9-羧酸(Ⅰ)、3β,21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Ⅱ)、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桦木酸(Ⅳ)、23-羟基桦木酸(Ⅴ)、齐墩果酸(Ⅵ)、3β-羟基-16-氧-11,13(18)-二烯-3O-羧酸(Ⅶ)、24-羟基甘草内酯(Ⅷ)和21α-乙酰氧基木栓烷-3-酮(Ⅸ);另一个为β-胡萝卜甙(Ⅹ)。其中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云南甘草皂甙元B1和B2。其余7个是已知物,但Ⅴ和Ⅸ首次得自甘草属植物,Ⅳ,Ⅵ和Ⅷ首次自云南甘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介绍甘草的分布、种类、组成、人工栽培、商品生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着重阐述甘草甜素类、甘草次酸类、甘草葡萄糖醛酸类、甘草黄酮类、甘草中其它提取物、甘草汤剂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并介绍了甘草甜素类药物的改良方法,为甘草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草在医药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胡金锋  沈凤嘉 《中草药》1995,26(1):39-44
介绍甘草的分布、种类、组成、人工栽培、商品生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着重阐述甘草甜素类、甘草次酸类、甘草葡萄糖醛酸类、甘草黄酮类、甘草中其它提取物、甘草汤剂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并介绍了甘草甜素类药物的改良方法,为甘草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Caco-2细胞中二甲双胍的摄取和转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考察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和通透性质,探讨二甲双胍与药物抵抗蛋白特别是P-gp的相互关系。方法HPLC方法对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摄取和通透性作定量分析;RT-PCR方法测定二甲双胍对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钙黄绿素(calcein AM)测定体系考察二甲双胍与多药抗药性转运体(P-gp、MRP1和MRP2)的作用关系。结果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摄取呈浓度相关性,且有较强通透性(Papp=2.86×10-6cm.s-1);二甲双胍摄取和转运不因P-gp特异性抑制剂维拉帕米存在与否而改变;二甲双胍能提高MDR1基因表达;对细胞中calcein水平无影响。结论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易转运,不是P-gp底物,对MDR1表达有上调作用,对P-gp和MRPs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果红舌千里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锋  贾忠建 《中草药》1997,28(A10):48-50
自毛果红舌千里光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为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山柰酚-3-O芸香糖甙,槲皮素-3-O-洋槐糖甙,芦丁。该8个黄酮类成分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