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和生存素(survivin)在尖锐湿疣(CA)、鲍恩样丘疹病(BP)、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CC)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CA组30例、BP组28例 、BD组10例、SCC组11例皮损和正常对照组10例中PDCD4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①BP组、BD组和SSC组皮损中PDCD4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 SCC组较CA组表达低(P<0.05), 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urvivin在BD组和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SCC组高于C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有抑制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 在皮肤良性增殖性疾病向恶性皮肤肿瘤的转化中发挥一定抑制作用;survivin过度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50岁,因外阴出现多个疣状增殖性皮损1年于2005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1年前患者双侧大阴唇出现散在几个丘疱疹,米粒大小,无痛痒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鲍恩样丘疹病和Bowen病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正常人对照组、尖锐湿疣组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中任两组间hTERT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阳性率依次增高。鲍恩样丘疹病组较尖锐湿疣组hTERT表达强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与Bowen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外阴鳞状细胞癌组表达强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上,Bowen病比鲍恩样丘疹病细胞异形性更明显。结论 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呈梯度升高,提示端粒酶激活在细胞增生及永生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全身皮肤起红色丘疹、丘疱疹9个月,发热8个月,乏力、双下肢水肿1个月.9个月前患者于四肢屈侧皮肤起紫红色及紫蓝色丘疹、丘疱疹,伴瘙痒,无发热、关节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我院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以期提高BCC与SC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170例BCC与100例SC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BCC与SCC年度发病整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BCC、SCC男女患病比例分别为0.8∶1、1∶1,好发部位均为曝光部位(头面颈部和四肢),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4%与30.0%。临床诊断上,BCC易与脂溢性角化病(SK)、色素痣混淆;SCC易与BCC、鲍温病、光线性角化病(AK)混淆。结论:BCC和SCC为临床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肿瘤,但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对于可疑病灶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B7-CD28/CTLA-4在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7-CD28 /CTLA-4分子为主的共刺激通路是T细胞活化增殖的必要条件。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学异常,皮损中亦有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活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7-CD28 /CTLA-4共刺激通路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利用CTLA-4Ig、抗CD80单抗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型麻风反应(ENL)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较少见且易被误诊,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皮病12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及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73.3%红皮病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他致病原因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部分原因不明。28.3%并发感染的红皮病患者中,41~60岁组和〉6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白蛋白降低组患者感染率高于血浆白蛋白正常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皮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能忽视非常见病因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红皮病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早期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