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 Robinson 和 Cloward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伤病的手术方法,它能有效消除突向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增生骨赘及骨折碎片等。经前入路操作简单,体位改变少,并可同时植骨融合,以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重建椎体间高度,间接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从而达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维持病变节段稳定的目的[1-2]。在外科治疗各类颈椎病的术式中,ACDF 较前入路椎体切除及融合术、椎板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术等有明显的优势[3-4],并且 ACDF 的手术方式一直在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减压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在手术中,彻底去除脊髓受压因素,如切除骨性致压物、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等硬性致压物已成为共识,但对非骨性因素,尤其是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是否切除及切除后的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 ACDF 中关于 PLL 切除与保留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洪旭伟  黄少慧  吕志平 《新中医》2014,46(1):205-209
<正>肝炎后肝硬化是多种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其中,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普遍,仅在中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 000万,占全世界肝炎总数80%左右,其中演变为肝硬化者为0.4%~14.2%[1]。根据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表现与病变特点,其代偿期多属中医学癥积的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鼓胀,此外还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单纯的西医治疗肝炎后肝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COVID-19患者病程中合并早期心脏、肝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探讨可识别COVID-19心、肝、肾早期损害的指标。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我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患者病程中发热、畏寒、咳嗽、乏力等临床特征、存在的相关基础疾病,入院后第2天的血常规、电解质、血脂、止凝血功能中的主要指标及相关感染指标。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肌酶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 aTnI)、B型钠尿肽(BNP)、心率、心电图新发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总体纵向应变(GLS)(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获取);通过动态复查患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记录血尿素(BUN)、 尿肌酐(UCR),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评估早期肾损害发病情况,损害的发生情况, 并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尿免疫球蛋白 G(IGU)及尿转铁蛋白(TRU)水平。综合分析COVID-19肺外器官早期损伤的情况。结果 12例 COVID-19患者包括2例重型、8例普通型和2例轻型。肌钙 蛋白I(aTN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观察到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及GLS的异常率均为33.3%,CKMB与BNP的异常率均为8.3%;入院第1、3天,未见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第7天,观察到重症COVID-19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升高;患者血肌酐、血尿素均无明显异常情况下仍观察到eGFR、 Ccr 及 UACR 的异常率分别为 66.7%、41.7%、41.7%,尿液蛋白中 MA、A1M、IGU、TRU 异常升高率分别为 33.3%、33.3%、41.7%、16.7%。结论 COVID-19患者中:在aTNI、LVEF未见异常的,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的是否存在窦速、新发异常改变、GLS的异常,早期识别其心脏损害;早期肝损伤不明显,但仍应重视特别是重症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在血肌酐、血尿素正常的情况下,可通过计算eGFR、Ccr 及 UACR及检测尿液蛋白联合早期识别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肾癌( renal carcinoma)亦称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为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肾癌发病率较以往升高[1]。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 radical nephrectomy,RN)和保留肾单位手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局部进展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为RN,而对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瘤栓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是否切除,对于转移性肾癌,外科手术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获得较长期生存[2-3]。自1990年Clayman等[4]第一次成功施行腹腔镜肾切除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日臻成熟,已成为手术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由传统的腹腔镜进入机器人时代,但由于机器人手术系统购买、使用和维护费用昂贵,且系统庞大,现阶段难以在我国全面推广,3D腹腔镜系统在传统腹腔镜系统的基础上应用三维立体视野,其传承性与性价比较机器人系统更具优势。笔者对3D腹腔镜技术在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