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 < 0.05)。  结论  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佩梅病的头颅MRI表现及其与临床、基因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佩梅病( PMD)患儿的头颅MRI特点,以及与临床及基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诊断为佩梅病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年龄5个月至9岁8个月.由儿科神经医师对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查,将其按照临床症状进行临床分型.由影像科医师对头颅MRI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病灶的位置包括苍白球、锥体束、胼胝体、小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判断大、小脑是否萎缩、是否有“豹纹征”.结果 临床诊断经典型佩梅病8例,中间型7例,先天型1例.16例佩梅病患儿MRI均以广泛的脑白质髓鞘化延迟为特点,病灶累及苍白球13例、锥体束7例、胼胝体11例、小脑白质7例、半卵圆中心12例、脑萎缩5例、小脑萎缩1例,5例有“豹纹征”.锥体束和小脑白质受累在点突变患儿中多见;临床症状较重的中间型及先天型患儿出现小脑白质病变频率较高;“豹纹征”多见于经典型患儿,提示患儿的髓鞘化程度相对较高.结论 佩梅病患儿的头颅MRI具有典型的影像特点,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银川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病原学、临床等流行病学规律及发生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监测研究方法(Prevalence study)对银川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爆发疫情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应用现场流行病学对临床资料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分析。结果 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银川市共报告1774例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113.88/10万;6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以城市为主的三区发病显著高于以农村为主的三县;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6月份达到最高峰;共发生22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幼托机构,其中民办幼儿园发生17起;5起构成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采集13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176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其中EV71病毒22例(40.74%)、Cox-A16病毒18例(33.33%)、其它肠道病毒14例(25.93%);阳性检出率30.68%。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部分伴有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大多出现咽痛、咳嗽,个别有呕吐等,少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加强手足口病病例及实验室监测,提高诊治水平,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城市三区、托幼机构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建立有效的手足口病综合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乳腺癌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8组,包括D7、D14、D21、D28组(对照组)及S7、S14、S21、S28组(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植入空白粒子(0 mCi),实验组植入125I粒子(0.4 mCi)。观察粒子植入后瘤体生长情况,粒子植入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各组荷瘤小鼠。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植入125I粒子后,实验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抑制率为53.27%。粒子植入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组织的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8,P〈0.01)。结论:125I粒子抑制bF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是其治疗乳腺癌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对肝转移癌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尽管随着影像学和肝外科技术的进展,肝转移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预后大有改善,但术后复发仍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我院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结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行手术切除结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的4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6岁。肝转移…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性,35岁,汉族。一周前因外伤使肝区被挤压,肝区感疼痛,来院就诊。查体:肝区有叩痛,腹肌略紧,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右叶显示有一约68mm×74mm大小的液性暗区,边界清,形态尚规整,呈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2 5I组织间放射治疗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 1999年 8月至 2 0 0 4年 3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病人 6 0例 ,行手术治疗 (部分巨大肝癌姑息手术 )、术中永久植入12 5I粒子行组织间内放射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象、免疫指标、临床症状、脏器功能 (ALT、AST)、肿瘤标记物(AFP)、肿瘤影像学 (CT)等的变化 ;并观察 3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术后 1周及 3个月内血象虽有显著差异 ,但均在正常范围 ,免疫指标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率为 95 % (5 1/ 5 4 ) ;ALT、AST由异常降至正常水平者占 80 % (32 / 4 0 )、70 % (30 / 4 3) ;AFP降低超过原数值 5 0 %者占 75 % (30 / 4 0 ) ;直径在 5~ 10cm的5 5个瘤体的治疗有效率为 76 % (4 2 / 5 5 ) ,直径 >10cm的 32个瘤体治疗有效率为 6 9% (2 2 / 32 )。结论 12 5I组织间放射治疗大肝癌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对肝转移癌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尽管随着影像学和肝外科技术的进展,肝转移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预后大有改善,但术后复发仍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我院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结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 ,国内已有12 5I标记和采用还原型12 5I~Nal作为内照射源治疗脑胶质瘤的报道[1,2 ] ,收到了较好疗效。但采用12 5I粒子通过术中直接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我国少见临床报告。我院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用12 5I粒子 10 0 0多粒 ,治疗 30例病人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12 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各类肿瘤病人 30例 ,其中男 13例 ,女 17例 ,年龄 2 1岁~ 71岁 ,平均 5 1岁。全组病人经临床表现、B型超声、CT、ECT及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如下。 5例甲状腺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