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慢性腰骶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现代人群长期坐位工作,导致腰骶部的慢性劳损,使该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乔愈。近年来,笔者以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慢性腰骶部疼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利用DTI技术评价经额中回和经颞侧使用内镜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内镜分别行额中回和颞侧两种不同入路方法处理血肿。对照两组病员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皮质脊髓束损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治疗过程中住院平均用时都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囊及大脑脚区域治疗后FA和rF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内镜由额中回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对患者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相对低于经颞侧入路,拥有相对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对较少的术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平常一般的头痛多数是由于经筋膜炎所引起的.在西医看来,头痛多由于斜方肌(脖子后面最粗那两条筋)与后枕部相连接的肌腱发生炎症所造成的,也就是颈筋膜炎.对于颈筋膜炎造成的头痛,一般在后枕部会有三个压痛点.本文对指压"三点"治疗头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小量(15~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穿刺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行DTI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首次DTI检查均显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较健侧有不同程度变窄、变形、中断,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皮质脊髓束恢复程度较高。治疗后14 d,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DTI结果中各向异性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DTI技术显示早期手术有助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氢谱核磁共振(1H-NMR)技术测定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浆代谢物变化及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后相关代谢物变化,从代谢组学探讨论血府逐瘀汤促进脑损伤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以1H-NMR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组、中药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7天血浆的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相应代谢物谱群的变化。结果:1H-NMR测得中药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3组大鼠血浆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能清晰地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中药组区分开来。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发现,模型组血浆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γ-羟基丁酸(GABA)、肌酸(Cre)、牛磺酸(Tau)等含量下降,乳酸(Lac)、谷氨酸(Glu)、胆碱(Cho)等代谢物的浓度上升;中药组治疗后血浆中Lac、Glu、Cho等代谢物的浓度较模型组降低,而NAA、GABA、Cre等含量升高。结论:大鼠脑挫伤裂损伤机制可能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紊乱(Cre下降、Lac升高)、神经细胞损伤导致的神经元功能受损(NAA下降)和细胞膜损伤(Cho升高)、神经兴奋毒性损伤(Glu升高、GABA下降);血府逐瘀汤在脑损伤早期干预治疗,能改善脑挫裂伤后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继发性脑损害,促进脑损伤修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简述“飞经走气”四法原理,在应用此法之时,应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经气的盛衰状况,再相应地选用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5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34例栓塞成功;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严重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抗血管痉挛、保持脑灌注、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对侧下肢乏力好转。34例术后随访0.5~1年,均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