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 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冲洗后放置占位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周后下地不负重活动,1个月后部分负重锻炼.结果 25例(26髋)中 1例(1髋)术后2个月因内科疾患死亡;1例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再手术复位;2例髋关节占位器断裂;24例(25髋)术后感染完全控制,并在术后3~12个月后来院行二期髋假体再置入术.结论 髋置换感染后经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可以提高感染的治愈率,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的长度,并可早日离床锻炼,便于二期假体再置入.  相似文献   
2.
李锐  王正艳  施永彦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726-1727
患者,男,4岁,湖北郧县人,因"发现腰骶部条索状赘生物4年"于2010年9月13日入院.4年前患者出生时发现腰骶部有一约6 cm长尾状条索物,当时家属考虑为返祖现象,未行诊治.4年来患儿尾状条索渐长长,增粗,排尿偶有淋漓不尽,无其他不适.查体:L5-S1棘间平面正中有一赘生物,长约13 cm,质软,呈皮管状,会阴部感觉正常,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病理征(-).腰椎MRI(图1)示:骶管扩张,与赘生物相通;骶管异常信号考虑为脂肪瘤,脊髓圆锥低位.诊断为:脂肪型脊髓脊膜膨出.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术中见蒂基底部主要为脂肪瘤,马尾神经与脂肪瘤紧密粘连并贯穿其中,显微镜下分离膨出囊壁上的马尾神经,从基底部将囊壁和赘生物切除,抽吸出大部分脂肪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接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材料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约3.0kg,兔龄6。9个月;以Urist方法制作同种异体DBM材料。以Ⅱ型胶原蛋白配制水凝胶.以水凝胶包埋兔BMSCs并接种于同种异体DBM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物。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面制造软骨缺损。分组进行修复。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体质量约2.5kg.兔龄3~4个月)共54侧膝关节随机分为Ⅱ型胶原/DBM/BMSCs修复组(实验组)、Ⅱ型胶原/DBM修复组(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根据Wakitani法对修复组织进行评分.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Ⅱ型胶原/DBM/BMSCs植入后形成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实验对照组Ⅱ型胶原/DBM植入后有部分软骨样修复:而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性修复。根据组织学评分标准,实验组组织学评分为(20.25±1.64)分,高于实验对照组[(7.46±1.29)分]及空白对照组[(6.00±2.09)分]。结论Ⅱ型胶原自体BMSCs复合同种异体DBM支架材料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9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2例。结果 32例获得7~2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5周。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9%。结论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CerviFix系统内固定结合短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19例.结果 随访时间0.5~2年,19例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后有5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颈椎活动度有所改善.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有效维持枕颈融合及上颈椎融合所需的稳定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物取出后头颈活动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MSCs体外分离、培养并用GFP标记.把30只用改良Allen法造模的T7平面损伤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损伤局部直接移植标记后的MSCs(GFP-MSCs)6×106/60μl,C组注射同等体积PBS.A组术后按4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红花黄素,B组和C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用2周.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功能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的MSCs;免疫组化检测GFAP、NeuN和NGF的表达.结果 术后1周时的BBB评分得分A组(1.67±0.41),B组(1.21±0.28),C组(0.86±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组别的BBB评分得分均增高,术后4周时A组评分得分为(19.67±1.21),B组为(15.83±1.17),C组为(10.0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的脊髓节段可见GFP阳性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组别的GFAP、NeuN和NGF的表达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术后3周时A组、B组和C组GFAP的阳性面积分别为(46410±3128)、(32594±2335)和(2299±225),NeuN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7494±3121)、(25338±2484)和(5204±262),NGF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1614±3348)、(32586±1998)和(5240±180),A组和B组各项指标阳性面积达高峰;术后4周时A组、B组和C组GFAP的阳性面积分别为(45006±4606)、(31629±2065)和(2480±171),NeuN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3546±3103)、(23280±1750)和(5263±384),NGF的阳性面积分别为(50755±3023)、(31869±1930)和(5835±453),C组各项指标阳性面积达高峰,但仍低于同期A组和B组的水平,相同时间点相同指标比较,A组和B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的表达水平又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可以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红花黄素腹腔注射和MSCs移植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17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 d"入院.查体:T38.3℃,脉膊102次/分,急性热病容,扁桃体Ⅱ度肿大,T3~L4椎体棘突椎旁压痛,双肾区叩痛,右下肢股四头肌肌力Ⅳ级,胫骨前肌肌力Ⅳ级,躅背伸肌力Ⅲ级,踝阵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后的疗效评价按1993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评定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2%。再手术的原因有术前误诊、术中定位错误或操作不当等。结论:术前重视其临床表现及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等,将有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再手术。对需要再手术的病例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多数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椎管内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改良Allen's法造成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模型,硬膜下插管。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按每天0.3ml/kg体重的总量分4次从硬膜下导管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推入生理盐水。损伤后8、72h对脊髓损伤区进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bcl-2等进行评价。结果 丹参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数目TUNEL法丹参组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丹参组低于对照组(P<0.05)。bcl-2的表达丹参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坏死轻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能改善损伤脊髓微循环,抑制和减轻脊髓损伤后的两种死亡方式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