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鲜竹沥被中医誉为“痰家圣剂”,具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黄气促、中风痰盛等证。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是实现其工艺现代化和质量标准化的关键。笔者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鲜竹沥进行本草考证,梳理鲜竹沥的药用历史沿革,对比其传统与现代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基于历史文献记载,提出鲜竹沥传统及现代炮制工艺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工艺产量低、生产工艺较为粗放,不能满足大规模绿色制造的需求。目前关于鲜竹沥基原、品种及炮制工艺对比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大多仅限于化学成分方面,未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鲜竹沥的药理药效也多限于镇咳祛痰方面,鲜有其他药理药效的相关报道。综上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工作可从5个方面进行:①正本清源,丰富和完善鲜竹沥的用药资源;②规范鲜竹沥的炮制工艺,建立相关质量标准体系;③阐明鲜竹沥药理作用机制,加强鲜竹沥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④传承古法炮制,研究开发鲜竹沥专用制造设备,规范生产操作规程;⑤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干燥是中药丸剂生产过程重要工艺环节之一,干燥工艺合理控制是保障丸剂品质的关键。干燥过程外部条件影响丸剂内部水分的扩散和分布,进而影响丸剂组分的力学性质。丸剂裂纹是干燥过程由于组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典型问题,影响丸剂的外观、崩解和溶散时限。目前,尚未形成理论合理解释丸剂干燥裂纹形成过程,导致丸剂干燥高质量生产指导依据缺失。本文从丸剂的组分性质及成型过程角度,借助玻璃化转变理论,尝试分析了干燥中裂丸形成原因,介绍了丸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新技术和工艺调控干燥方法,以期为解决中药丸剂干燥裂丸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干燥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中药物料干燥伴随着含水率减小的动态过程。物料含水率作为干燥过程终点判定的关键指标,在干燥效率提升、能源节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药干燥生产过程基本通过取样离线检测对物料含水率进行监控,鲜有在线水分检测技术应用报道。该文介绍了不同领域物料干燥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干燥中的重要意义,展望了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干燥领域应用前景。在中药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水分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望成为中药干燥工艺和装备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丸剂热风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为提高丸剂干燥效率及干燥均匀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传热传质模型模拟二至丸层在无孔底及筛孔底2种干燥盘不同温度干燥过程温度分布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二至丸层在60、80、100℃热风温度下干燥过程,并通过Fick第2定律平板模型计算二至丸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采用探针温度传感器监测二至丸层干燥过程中间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进行干燥模型验证。结果不同热风温度干燥过程中二至丸层表面及内部温度呈现先剧烈上升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二至丸层无孔底干燥模型及筛孔底干燥模型内部温度分别为55.3~56.0℃、57.5~57.7℃,使用筛孔底干燥盘可提高干燥温度均匀性;2种模型实验得到水分Deff分别为0.76×10~(-7)~2.82×10~(-7) m~2/s、1.15×10~(-7)~3.94×10~(-7) m~2/s;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在一定干燥温度范围内能够较好反映二至丸层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结论通过可靠的二至丸层热风干燥模型直观反映干燥过程温度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二至丸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