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阐明溶剂、盐浓度、温度及p H对桃胶改良前后溶胀性能的影响,为阐明其缓释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原桃胶和改良桃胶辅料溶胀前后的干重、湿重,计算平衡溶胀率。结果:在不同溶剂中,改良桃胶的平衡溶胀率普遍明显高于原桃胶;桃胶改良前后的平衡溶胀率为二甲基亚砜水无水乙醇;在不同盐浓度中,桃胶改良前后的平衡溶胀率基本相同,均不受盐浓度影响,但显著小于水;在不同温度中,温度越高,桃胶改良前后的溶胀性能均越大,且改良桃胶更优;在不同p H溶液中,原桃胶易受酸碱度影响,而改良桃胶的平衡溶胀率不受其影响,且表现出更佳的溶胀性能。结论:改良桃胶的溶胀性能显著优于原桃胶;桃胶改良前后的溶胀性能受溶剂、温度的影响显著,而对盐浓度和p H(原桃胶易受影响)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 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按影响水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分类,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并举例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未注明浸泡工艺的有516个方剂,溶媒用量523个,提取时间126个,提取次数8个,存在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等问题。中成药水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将可能会阻碍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宜予以重视,为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泽琴  蔡延渠  张雄飞  李碧云  朱盛山 《中草药》2014,45(23):3478-3485
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产业化提取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提取工艺,分析提取工艺的4个基本阶段,阐明水提取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水提取工艺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引起中药有效成分转移率降低,并直接影响疗效.在浸润与渗透阶段,一方面是水的渗透性较差,另一方面是药材含油量较高,大分子量高的药材以水作为溶剂难以浸润;在解吸与溶解阶段,溶解度较小的非极性、中极性成分与水亲和力较小,难以溶解完全;在扩散阶段,中药中的大分子成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难以穿透细胞屏障扩散至溶媒中,造成扩散困难;在置换阶段,物质在相互交换的过程中,大分子共存物也会影响其他物质在细胞生物膜两侧的交换.有效成分转移率低是目前中成药水提取存在的共性问题,阻碍了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应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早日寻求出提取工艺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药固体制剂干燥的相关文献,比较不同的干燥技术采用物料和干燥设备的不同,举例介绍干燥技术不同所带来的中药固体制剂含量不均匀性、药物指标成分不同和溶散超限等问题,分析干燥过程水溶性成分迁移、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干燥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溶散超限,阐述中药固体制剂与化学药固体制剂干燥对制剂品质影响的不同。认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几乎全部中药固体制剂的工艺流程项下只描述为"干燥",中药固体制剂生产干燥无明确的技术参数,这将影响中药固体制剂的品质。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干燥问题及其带来的有效性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茎中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X射线单晶衍射、质谱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苞鞘石斛茎中共分离得到31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1)、denbinobine(2)、柚皮素(3)、3,3’-二羟基-5,5’-二甲氧基联苄(4)、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5)、5,7-二羟基色原酮(6)、dihydrotricin(7)、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8)、1,4,7-三羟基-5-甲氧基芴酮(9)、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0)、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1)、(+)-丁香脂(12)、(+)-杜仲树脂酚(13)、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丁香酸(15)、二氢松柏醇(16)、苜蓿素(17)、3,5,4’-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