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危重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患儿在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适当液体复苏、亚低温治疗、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降低肺静脉压力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2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消鼓汤合利水贴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消鼓汤口服合利水贴外贴脐部。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质量减少量、腹围减少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总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日大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呋噻米、螺内酯应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应用白蛋白的病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应用量比较,因方差不齐,应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球蛋白(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Alb、TBil、PTA、A/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H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F-1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鼓汤合利水贴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可能通过刺激IGF-1升高,进而刺激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克服肝硬化的生长激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4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生存63例,死亡77例。回顾性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甲胎蛋白峰值水平仅为(47.6±8.9) ng/ml,显著低于生存组[(175.8±254.1) ng/ml,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为(377.3±164.6) 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251.7±151.4) 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4±0.6),显著高于生存组【(1.6±0.2),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9.9) g/L,显著低于生存组【(35.8±8.2) g/L,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有肝脏基础疾病(P=0.032)、并发肝性脑病(P=0.024)、存在感染(P=0.03)、并发消化道出血(P=0.014)、有腹水(P=0.02)为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P=0.005)、感染(P<0.001)、消化道出血(P=0.001)和基础肝病 (P=0.004)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多见,内科综合治疗仅在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INR太高患者预后不良,并发肝性脑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有基础肝病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护理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4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生存63例,死亡77例。回顾性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血清甲胎蛋白峰值水平仅为(47.6±8.9) ng/ml,显著低于生存组[(175.8±254.1) ng/ml,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为(377.3±164.6)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251.7±151.4)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4±0.6),显著高于生存组【(1.6±0.2),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9.9) g/L,显著低于生存组【(35.8±8.2) g/L,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有肝脏基础疾病(P=0.032)、并发肝性脑病(P=0.024)、存在感染(P=0.03)、并发消化道出血(P=0.014)、有腹水(P=0.02)为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P=0.005)、感染(P0.001)、消化道出血(P=0.001)和基础肝病(P=0.004)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多见,内科综合治疗仅在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INR太高患者预后不良,并发肝性脑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有基础肝病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护理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