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制备肝癌细胞Hep1-6外泌体并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载,以期实现对肿瘤细胞更高的靶向活性与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对肿瘤细胞Hep1-6来源的外泌体进行制备分离;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表面标记蛋白表征以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对外泌体的形态、特征蛋白、粒径分布和浓度进行表征;采用电穿孔方法实现外泌体对DOX的有效包载,制备包载阿霉素外泌体(EXODOX)。采用CCK-8法检测EXODOX与DOX(0.5、1、2、3、5、10 μg·mL-1)体外对 Hep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 Hep1-6细胞对 EXODOX与 DOX(1 μg·mL-1)的靶向摄取作用。结果 所制备的外泌体具有形态良好 、 粒度均一的特性且具备外泌体特征膜蛋白 CD63、 CD81、 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的表达;在电穿孔条件为150 V和75 μF下外泌体对DOX具备良好的包载特性;相比于单独给药DOX,在同等质量浓度下 EXODOX对 Hep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同时肿瘤细胞对 EXODOX的摄取更具靶向性。结论 制备的EXODOX较DOX具有更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EXODOX表现出对肿瘤细胞更高的靶向特性。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磊  李晓宇  黄娜娜  吴成胜  齐晓甜  刘闰平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54-5161
目的探讨四逆散干预焦虑症的功效作用网络及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多个数据库联合分析四逆散和焦虑症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靶点并对其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运用Bio GPS数据库对所得靶点进行器官定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山柰酚、芍药苷等成分作用于SRC、EGFR、PIK3R1等靶点,通过ERBB2信号通路、EGFRv III信号通路、VEGFA-VEGFR2信号通路等共同发挥作用,器官定位结果表明作用的核心病位为肝。结论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可舒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心可舒片二次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心可舒片干预AS的关键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探究其干预AS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建立心可舒片"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到相关有效成分80个,确定了B4GALT4、B4GALT2、PRKCD、GCK、GNB1等关键靶点,明确了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神经系统、雌性激素和趋化因子等富集通路与其抗AS作用相关。结论心可舒片通过对PI3K/Akt/eNOS和Raf/MEK/ERK途径的共同调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干预AS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四逆散对Mdr2(Abcb4)基因缺陷(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57BL/6J背景的Mdr2-/-小鼠作为模型小鼠,设模型组和四逆散低、高剂量(按生药量计为3.12、6.24 g·kg-1)组。四逆散组连续3周ig给予四逆散水提物,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纯水。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水平;取肝脏、脾脏称质量,计算肝脏、脾脏系数;结合小鼠肝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纤连蛋白(Fibronectin)、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明确四逆散对Mdr2-/-小鼠肝纤维化及胆汁淤积的影响。基于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挖掘四逆散改善Mdr2-/-小鼠肝损伤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fibronectin(Fn1)、胶原蛋白1(Col1a1)、角蛋白19(krt19)]、炎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细胞焦亡[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Pycard)、Il18]、胆汁酸合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及转运[胆盐输出泵(Abcb1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3)、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lc10a1)]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P<0.05);明显缓解了Mdr2-/-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及胆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并显著抑制胆管反应的发生。转录组学及qRT-PCR结果共同表明,四逆散下调Mdr2-/-小鼠肝脏纤维化、炎症、细胞焦亡相关基因的转录(P<0.05);同时,四逆散下调胆汁酸合成关键限速酶调控基因Cyp7a1和调控胆汁酸向肝内转运的基因Slc10a1的转录,并上调调控胆汁酸外排的基因Abcb11Abcc3的转录。结论 四逆散能缓解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炎症反应、细胞焦亡以及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5.
侯磊  王亮  刘闰平  孙蓉 《中草药》2020,51(10):2798-2806
目的研究柴胡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及体外肝毒性的谱毒关系,构建柴胡水煎液致肝毒性的作用网络,整合谱毒关系和网络毒理学预测柴胡水煎液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0批次柴胡水煎液的指纹图谱;测定柴胡水煎液对正常人肝细胞L02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毒关联分析,初步确定肝毒性成分。结合网络毒理学,预测肝毒性候选成分。整合分析探究柴胡水煎液致肝毒性的成分。结果建立了柴胡水煎液指纹图谱,共标定29个共有峰;根据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13、12、8、26、10、14、27、11号共有峰与L02细胞ALT含量有较高关联度;12、13、26、8、10、14、27、11号共有峰与L02细胞AST含量有较高关联度。网络毒理学推测柴胡致肝毒性的成分为豆甾醇、黄芩苷等17个;整合分析确定柴胡致肝毒性的成分为共有峰13、12、8、26、10、14、27、11代表的成分及豆甾醇、黄芩苷、柴胡皂苷D等。结论柴胡水煎液致肝毒性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可对下一步柴胡水煎液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损伤后可逆的持续性创伤修复反应。中医认为,正虚血瘀为肝纤维化疾病的核心病机,从血治肝是肝纤维化中医诊疗理念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缺乏对从血治肝传统理论依据及现代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因此,阐明从血论治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理念,并对关联经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阐明从血治肝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P450酶能催化各种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细胞色素P450酶靶向药物的研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肿瘤特异性表达细胞色素P450酶成为研究热点。综述细胞色素P450酶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并介绍细胞色素P450 2W1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巨噬细胞中确定四逆散中具有I型干扰素(IFN-I)调控作用的中药,并探究其具体作用靶点及主要作用成分。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逆散组方药材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水提物对IFN-I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JAK1、TYK2、STAT1、STAT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甘草水提物中单体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素、18β甘草次酸对IFNα2诱导的ISG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四逆散组方药材柴胡、枳实、白芍各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Isg15Ifit1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而甘草水提物显著增加了IFNα2诱导的Isg15Ifit1的基因表达水平(P<0.01、0.001);甘草水提物显著增加了IFNα2诱导的JAK1、TYK2、STAT1、STAT2蛋白磷酸化(P<0.05、0.01、0.001);甘草水提物中18β-甘草次酸能够显著增强IFNα2诱导的Isg15Ifit1的mRNA表达(P<0.001)。结论 甘草水提物能够显著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并诱导IFN-I下游ISGs的表达,具有较强的固有免疫激活作用。18β-甘草次酸可能是甘草水提物发挥激活IFN-I通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硕  白金钊  刘闰平 《中草药》2022,53(16):5034-5043
目的 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明确18β-甘草次酸对I型干扰素通路的激动活性,并评价其在肝癌模型小鼠中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免疫细胞[RAW264.7细胞、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ndritic cells,BMDC)]中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b1)、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m RNA表达的影响;q RT-PCR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与干扰素α2(interferon alpha 2,IFNα2)联用对免疫细胞中Isg15和Ifit1 m 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IF...  相似文献   
10.
贾可欣  李寒  刘闰平 《中草药》2023,54(5):1609-1619
“肠-肝”轴相关疾病是一类基于肝脏和肠道相互作用失衡而引起或加重的疾病。传统中医学基于五脏整体观对“肠-肝”轴相关疾病的认知延伸了自身的肝脾概念,调和肝脾类中药对“肠-肝”轴相关疾病亦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契合中医“肝脾同调,治肝实脾”的独特理念。通过对调和肝脾类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微环境、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平衡胆汁酸稳态、调节神经递质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进行系统性回顾,为从“肠-肝”轴角度阐释调和肝脾类中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创新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