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新军  顾武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7-2077,2105
尤氏治疗血证,必详辨病因、病机,使源流俱澈,而后治有所依。强调辨证论治,而不拘泥成见,如论吐血.则分为风热、郁热、暑毒、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等八种,详考前贤方论得失,参以己见。  相似文献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作用的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用孤养加慢性应激造成抑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纹状体、边缘区和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明显减少,而柴胡龙牡汤可使抑郁大鼠下丘脑、纹状体、边缘区和大脑皮层NA、DA、DOPAC、5-HTT含量普遍增加,纹状体和边缘区5-HT水平显升高。结论:柴胡龙牡汤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第 35 9条见于厥阴病篇 ,原文曰 :“伤寒本自寒下 ,医复吐下之 ,寒格。更逆吐下 ,若食入口即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陆渊雷曾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对于此条条文及其方证病机的解释 ,历来更是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该条进行考辨、分析 ,俾条文前后文理贯通 ,医理圆融 ,方证相符。不当之处 ,祈请高明赐教。1 历代伤寒注家学者的见解中医高校五版《伤寒论讲义》在第 35 9条释义中说 :“伤寒本自寒下 ,一般解释为本自虚寒下利 ,果然如此 ,就不应当治用吐下 ,即使误用吐下 ,也应该吐泻具甚 ,而不应单纯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清代浙江湖州名医吴古年的临证经验特色,指出吴氏一是在治疗温病中注重六经辨证,并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相结合,辨识病机,清楚明晰;重视养阴存津,既病防变。二是治疗内伤咳嗽注重五行生克学说的应用,常用治法有培土生金、佐金平木、滋水生金。吴氏的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临床诊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农民健康体检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受检者进行体质辨识,了解湖州地区农民体质分类分布状况,并为下阶段进行中医药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体质辨识分类标准,制订中医体质辨识表,并对体检医师进行专门培训。由体检医师在健康体检时填写,然后由中医专家进行体质辨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湖州市三县两区共3043例受检者中,6种体质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平和质1628例(53.49%)、气虚质423例(13.92%)、痰湿质387例(12.71%)、阴虚质248例(8.15%)、阳虚质218例(7.16%)、湿热质139例(4.57%)。结论:在3043例受检者中,气虚质423例,占13.92%,居偏颇体质的第一位;痰湿质387例,占12.71%,加上湿热质139例(4.57%),则挟湿体质占总人数的17.29%。与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湖州所处的江南一带居民元气薄弱、易感外邪和患病恒多挟湿、缠绵难愈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对张千里的3则医案进行评析。论孙宫保肿胀病案主张停草泽药,进糜粥以待胃气来复,此等议论可发前人所未发。论裘哲文喉风癍疹病案,贵在辨明病源,确立治则,并指出治疗禁忌,启发临证思路。论湖州妇寒疝宿饮病案用药平淡、轻灵,时时注意调护胃气。张千里善师前贤而能融会贯通,医术精工,学识超卓,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乌镇医派     
乌镇自古经济社会发达,人文荟萃,名医辈出。特别是明清以来的乌镇医林,更是名医辈出,传承不绝。尤其以僧逸黔一脉学术传承脉络清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清代陆以溉在《冷庐医话》中明确称之为“乌镇派”。乌镇医派的产生兴盛有其历史条件,乌镇医派传承严,流传广,影响大,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8.
尤氏治疗血证 ,必详辨病因、病机 ,使源流俱澈 ,而后治有所依。强调辨证论治 ,而不拘泥成见 ,如论吐血 ,则分为风热、郁热、暑毒、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等八种 ,详考前贤方论得失 ,参以己见。  相似文献   
9.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的灸法。一是灸法的应用;二是灸法的特点,概括为单行施灸和灸药并用;三是灸法的规律:三阴病宜灸和虚寒证宜灸;四是灸法的禁忌,对热症禁灸的论述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祝味菊《伤寒质难》学术思想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味菊是民国时期沪上颇具影响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代表作《伤寒质难》中.从《伤寒质难》和祝氏医案可以总结出:祝氏将仲景六经证候重新组合,创造性地提出"五段八纲"学说,体现了其"治人为本"的学术主张;祝氏绍承仲景衣钵,治病首重阳气,敢于重用附子,并且擅长附子的配伍,从而发挥出不同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