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制备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探讨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和零血流压对与存活心肌的评价作用。方法用普通家猪13只,麻醉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束后应用指引导管测量主动脉内压力,置入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内的压力,计算流量储备分数(FFR);置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绘制压力-血流速度坐标轴,计算零血流压(Pzf)。将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端,堵闭血流60~100min,建立家猪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重复测量计算FFR及Pzf,观察梗死前后FFR及Pzf的变化。处死实验动物,采用TTC染色法识别梗死心肌与存活心肌,通过图像分析仪计算存活心肌占整个左心室容积的百分数,观察其与梗死后前降支Pzf数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猪分别在堵闭45和65min时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11只家猪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后前降支FFR数值均小于0.75,较梗死前降低(P〈0.001)。模型制备后前降支Pzf数值较梗死前升高(P〈0.001)。梗死后前降支Pzf数值随存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百分数升高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相关血管FFR数值小于0.75可以作为检出存活心肌的标准,Pzf数值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范围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制备的家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中梗塞相关冠状动脉零流量压(Pzf)与存活心肌面积的关系。方法:普通家猪13只,冠脉造影结束后应用指引导管测量前降支近端压力,置入冠脉内多普勒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脉内的血流速度,绘制压力-血流速度坐标轴,计算Pzf。将球囊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端,堵闭血流60~100min,建立心梗模型。模型建立后重复测算前降支Pzf,分析心梗模型制备前后前降支Pzf数值的变化。处死试验动物,切片心肌采用TTC染色法识别梗塞心肌与存活心肌,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代表存活心肌的颜色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将其与梗塞后前降支Pzf数值联合建立坐标轴,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家猪分别在堵闭45和65min时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11只家猪均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完成Pzf数值的测算。心梗后前降支的Pzf[(53.06±23.01)mmHg]较心梗前[(40.13±19.53)mmHg]显著升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Tc染色存活心肌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与测得的Pzf值呈负相关(r=-0.879,P0.001)。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存活心肌的面积与相关血管的零血流量压呈负相关,提示零流量压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心梗后存活心肌范围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消融碎裂电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标测到碎裂电位并进行消融的房颤患者列为阳性组,余患者列为阴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89例均达消融终点,术后3个月保持窦性心律且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64例,其中阳性组23例,阴性组41例。阳性组成功率高于阴性组(85.19%vs66.13%,P<0.05)。术后6个月阳性组HRV较术前降低(P<0.05),阴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LAD减小、EF增加(P<0.05),阳性组LAD减小值高于阴性组(P<0.05),而EF增加值无差异(P>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及碎裂电位消融可伴有房颤消融成功率的增加,左房内径减小,不降低患者的EF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及不同间隔部位(室间隔高位、中位、低位)起搏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时限,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植入VVI或DDD型起搏器患者122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高位组(RVSP1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中位组(RVSP2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低位组(RVSP3组),观察4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线和起搏器植入,并完成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SP2组较RVAP组显著减低(4.5%对40%,P<0.05).术后RVAP组QRS时限最宽,RVSP2组起搏QRS时限最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RVAP、RVSP1、RVSP3组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RVAP组最高(P<0.05);4组患者LVEDV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RVSP3组与RVAP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其中RVAP组增加显著(P<0.05);术后18个月RVSP组LVEF均无显著减低(P>0.05),而RVAP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起搏QRS时限最窄,患者NT-proBNP水平低,可能为起搏器植入患者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通过TTC染色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中存活心肌和梗死心肌.方法:普通家猪13只,麻醉气管插管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堵闭血流60~90 min,建立家猪心肌梗死模型.处死试验动物取出,心脏,将心肌组织切成薄片后采用TTC染色法识别存活心肌.结果: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家猪分别在堵闭45 min,65 min时因心室颤动死亡,存活的11只家猪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TTC染色显示正常心肌88个节段,梗死心肌49个节段,存活心肌39个节段.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TTC染色能识剐出心肌梗死模型中的梗死心肌与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
青藤碱致突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mes 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盐酸青藤碱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青藤碱对体细胞无致突变活性,也未发现其具有致诱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环氧化酶2(COX2)、α7烟碱型乙酰胆能受体(α7nAChR)和腺苷受体(A2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青藤碱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青藤碱和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青藤碱和NNK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青藤碱和NNK对A549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青藤碱和NNK对A549细胞α7n ACh R、A2A表达的影响。【结果】NNK能促进增殖和迁移,青藤碱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NNK组COX2蛋白质水平增加,青藤碱组COX2蛋白质水平下降;NNK组α7n ACh R、A2A的表达增加,青藤碱组α7n ACh R、A2A表达下降。【结论】青藤碱能通过抑制COX2蛋白表达发挥抗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青藤碱对α7n ACh R和A2A受体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上海县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为今后制订保健措施、管理目标提供依据,本文对1981~1990年上海县婴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儿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材料和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上海县各乡镇卫生院妇幼组日常调查和上报资料。内容有产前检查登记、妊娠结局、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记录、母乳喂养分析等,采用儿童保健门诊系统观察个案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为“因变量”,母乳量、食物添加、食欲、疾病、出生体重、孕周、性别为“自变量”,对上海县七宝、莘庄镇728名儿童在生后1、3、6、9、12、18、24和35个月时的体格发育状况,分别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提高四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有益于改善当地婴儿早期的体格发育水平,而适当延长喂乳期(如至12个月左右)、适时添加辅食,尤其是天然的高蛋白食品、保持良好食欲及预防腹泻和贫血,对增进儿童的体格发育尤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中心脏的去迷走效应,去迷走效应对心房颤动治疗的影响,去迷走机制,病理生理,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